那么问题来了:每年在防治大田作物的病虫草害时,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便使用同一种农药病虫害的防治研究,防治同样的病虫草害,有的人喷完药之后防治效果很彻底,有的人防治效果不理想,有的人喷完药之后基本看不到防治效果;另外,有的人只喷一次药就能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喷两三次药之后仍然不能控制住病虫草害。
在此,农技人员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不管你是在农作物上防治病虫害,还是在田间防治各种杂草,只要选择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用药知识,学习相关的用药技巧。只有在选对药、用对药、熟练喷洒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喷洒好药后才能达到杀菌、治病、杀虫、除草的显著效果。
今天农技小北楼就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农业生产中农药的选择、调配、使用、喷洒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各位农民朋友不妨花点时间看看、学学!农业技术和农化知识学好了就是你的了,学好了自然喷洒农药就会事半功倍。(为了节省大家的阅读时间,我只简单列出重点,不做详细介绍)
1.购买农药时,不要只看价格表看是否便宜。
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来历不明、货源不正、价格极低的农药。此类农药在有效成分、药效、使用后效果等方面均无质量保证。购买农药时尽量到正规大型商店购买手续齐全(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产品标准证)、包装规范(明确标注生产厂家、品牌、商标、生产期、有效期、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批号、适用作物、适用期、使用方法、用药事项等)的农药产品。
2.注意分清药品种类
一般来说,农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等几种,在农药的外包装上都会有明确的标注。一般情况下,农药外包装上标签下方的带子颜色代表不同农药的种类,红色带子是杀虫剂,黑色带子是杀菌剂,绿色带子是除草剂,深黄色带子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蓝色带子是灭鼠剂。
另外,即使是药物成分相同的农药,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剂型,常见的剂型有水剂、粉剂、悬浮剂、颗粒剂、雾剂、熏蒸剂、乳油等。同时,按照药物的作用机理,农药可以分为触杀型、内吸型、保护型、治疗型、速效型、长效型等。按照药物有效成分的来源,农药可以分为生物药剂、矿物基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等。告诉你这些,是为了提醒大家:在选购农药时,一定要根据喷洒的时间、目的、环境、作物类型等进行选择。
3. 重视判断药品质量的简便方法
不同种类的农药外观不同,凡是与正常药品有异的农药都可能是不合格产品。一般来说,粉剂农药、可湿性粉剂农药的形态都应该是粉状或粉尘状,乳油农药的形态都应该是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透明液体,颗粒农药的形态都应该是松散干燥、大小、颜色均匀的药物颗粒。在选购农药时,只要发现粉尘或颗粒结块、结团,或者药液分层、沉淀、浑浊、起泡、变色、絮状等现象,就说明这些农药的产品质量可能有问题。
4.注意根据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在选择药剂防治害虫时,我们不仅要清楚知道害虫是处于卵期(选择杀死卵的药剂)、幼虫期(选择杀死幼虫的药剂)、若虫期(选择杀死若虫的药剂)、还是成虫期(选择杀死成虫的药剂),还要清楚知道我们要防治的害虫是刺吸式害虫(选择系统性药剂)、咀嚼式害虫(选择触杀性或胃毒性药剂)、还是蜡纸壳式害虫(选择触杀性或渗透性药剂)。
在选择杀菌剂防治病害时,一定要准确判断农作物上的病害是细菌性病害(选择杀细菌的药剂)、真菌性病害(选择杀真菌的药剂)、病毒性病害(选择抑制或灭活病毒的药剂)还是生理性病害(喷洒农药基本无效),然后有针对性的买药用药。如果对病害种类判断不准确,买了药用了既浪费钱又没有效果。
在选择除草剂防除杂草时,要注意是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杂草出土前用药病虫害的防治研究,选择土壤封堵处理用药),还是在杂草出土后用药(杂草出土后用药,选择茎叶处理用药)。另外,还要注意区分所施农药是防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单种杂草还是混合杂草,然后有针对性地购买合适的药剂使用。否则,如果所用除草剂的种类与所防除的杂草种类不匹配,无论用多少除草剂,都不能起到杀灭杂草的效果。
5.注意喷涂的最佳温度和湿度条件
喷药时的温湿度条件会直接影响农药的活性和喷药后的效果。一般来说,田间喷药最有利的温湿度环境是温度25度左右(22-28度),空气湿度65%左右(60%-70%)。在这样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害虫、杂草的活性最强,农药活性最好,喷药的安全系数最高,喷药后的杀菌、杀虫、除草效果最彻底。
另外,气温过低或过高(如10度以下或30度以上)、田间土壤过干或大雨即将来临时也不宜喷洒农药。
6. 喷洒农药要注意天气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田间喷洒农药,气温较高的季节最好在晴天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喷洒,气温较低的季节最好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喷洒。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洒农药时要保证作物叶片干燥、无结露,避免阴、多云、下雨、下雪、刮风、有雾等不良天气,避免高温、强光照射时段。如果防治夜间出来为害的害虫(如蚜虫、蓟马等),最好在傍晚喷洒农药。
7.注意喷药的最佳时间,防治病原菌、害虫和杂草
抓住病虫草害抗性最差、最容易杀灭和防治时喷药的最佳时期,进行田间药物防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作物病害用药最佳时期是作物刚发病时(病害初期),害虫用药最佳时期是害虫抗性较差的生长初期(卵期和1-2龄幼虫期),田间杂草用药最佳时期是杂草幼苗刚出土、2叶1心时。如果使用苗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固处理,在杂草破土发芽前喷药最为适宜,如果使用杀茎叶的苗后除草剂,选择在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出苗后喷药最为适宜。
8.注意农药浓度和安全间隔
在田间喷洒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无论选择何种药物,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药品外包装上明确注明的浓度和剂量使用。剂量过少或浓度不够,农药就没有效果,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又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
另外,为保证药防效果,我们在田间喷药时,一般要根据前期防治的实际情况,连续用药2-3次。对于常见病害地块,一般可每隔10天喷药一次。对于病害较严重的地块,可根据需要将喷药安全间隔期缩短至5-7天左右。
9. 注意饮水量及药物交替
为了保证药物防治的效果,一般来说,喷药时一定要保证叶片完全湿润,叶片正反面都要喷洒均匀、全面。喷洒药液时不能反复重喷(容易产生药害),也不能漏喷(容易造成防治不彻底)。
另外,每年在田间喷洒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每种单一药物(即使防治效果很好)每年最多使用次数不要超过2-3次,以防单一药物长期使用,产生抗药性,使后续喷药无效。农技小北楼建议大家选择2-3种有效药物,交替喷洒,这样既能保证药效,又能防止产生抗药性。
10、注意掌握喷洒农药的其他技术
在防治一些蜡层厚不易杀灭的杂草和害虫,或者防治隐蔽不易接触的病虫害时,农技小贝露建议您在喷药时适量使用有机硅、矿物油、尿素、白酒等能增强药效和防治效果的物质,以保证喷药后防治效果更加彻底。需要注意的是,凡是添加了药物增效剂的药液,在喷药时可适当减少用药量和用水量。比如使用添加了有机硅的药液时,我们可以将药量减少到正常量的80%左右,将用水量减少到正常量的70%左右。
对于需要复配多种药物的情况,一方面要注意每次复配的药物数量不要超过3种,不能复配酸碱性不同的药物,适当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另一方面必须按照二次稀释的方法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时,要严格按照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液、水溶液、乳剂的顺序加入。另一方面,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变色、分层、起泡、浑浊、絮凝、沉淀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溶液的配制,并将配制好的溶液妥善处理,不得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