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有机生产为何从茶叶开始?
“1990年,浙江省临安县北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荷兰SKAL有机认证,这是中国有机茶首次走出国门,标志着中国有机生产的开始。”2005年4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有机产品》(GB/T 19630-2005)认证标准正式实施,同时规定了有机产品标签的通用规范和要求。从此,中国国内的有机市场开始发展壮大。
“总体来看,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初期主要由国外市场带动,部分出口企业直接与当地政府合作周泽江有机农业,推动村庄和农户转型。自2005年以来,有机茶国内销量一直超过出口销量。产品和潜在市场的分析数据也显示,中国有机茶产量将继续增长。”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与国际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联合发布的《世界有机农业2014:概览与趋势预测》报告中,对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趋势进行了分析,特别以中国有机茶的种植为例。
每年二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和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都会在全球知名的纽伦堡国际有机博览会( Fair)期间发布世界有机产业统计信息,这是目前全球有机产业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IFOAM ASIA)副主席周泽江在5月底举办的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CHINA)上发布了该报告的中文版。他认为,中国有机生产之所以从茶叶起步,是因为相对于有机蔬菜,茶叶种植时品种相对单一,不需要考虑多品种的交替种植。而水稻种植存在较多的病虫害问题,因此从种植技术上看,有机茶种植相对容易管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80%以上的有机茶都是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认证中心认证的,这个中心是全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这就保证了中国有机茶的健康发展。”周泽江说。
为什么中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没有被国际统计?
纵观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情况,截止2012年底,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农业土地面积为3750万公顷(包括正在转化的土地),比1999年增加了2650万公顷。虽然毫无疑问全球有机农业土地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在2004年至2005年、2009年至2010年期间,曾出现过两次小幅下滑。
两次下降都和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有关。2004年,新疆认证了大面积的草场,这是政府行为,但后来发现,真正的有机产品卖不出那个价钱,所以政府在次年就停止认证了;2009年,主要是因为印度认证了大面积的有机棉,但后来被发现是转基因棉。这两个国家的有机农业那时还很不成熟。”周泽江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食品销量、有机生产商等一些有机产业的重要数据并未被纳入报告中,这让周泽江感到颇为遗憾。
“在有机食品销量统计方面,我国有机认证机构统计的是有机农场和有机加工厂的销量,而本年鉴则采用了各国提供的终端市场销量。
因此,我国主管部门在国内各个场合公布的有机产品销售数据,至今还未被这份报告所采纳。这对于实际上是全球最大有机食品销售市场之一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遗憾。”
从大量西方出口商申请中国有机认证并积极向中国出口有机产品可以看出,中国有机产品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中国在国际有机界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除了进一步建立有机种植技术和国内市场两个平台外,如何真正发挥有机农业的作用也是中国有机农业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以下为中国第一本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财经杂志《碳商报》对周泽江先生的采访节选:
问答
《碳商人》: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周泽江:中国有机产业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再到政绩导向下的无序发展,现在逐渐过渡到比较有序、稳定的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主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2005年国家颁布有机认证标准,自此中国认证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2005年是我国有机产业的转折点周泽江有机农业,有机产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年,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三个关键文件相继出台。尤其在2011年,国家认监委完成了这三个文件的修订工作,并于2012年正式实施新版。新版的要求比以前严格了很多,还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对进口有机产品有一些新的规定。
经过2005年至2014年十年的发展,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越国际市场,国家法规更加规范,行业从业者更加成熟,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有机产品认证和保障的多样性也不断增加。
碳商报:目前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周泽江:两个,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技术。有机产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虽然你可以讲很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但是它的经济性决定一切。没有市场,什么都没有,所以必须开发市场。开发市场涉及很多方面,不诚信,市场就开发不出来;不普及相关知识,就开发不出来(3O有机农业微信平台正在努力普及大众有机知识);对接国际市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
另外一个就是有机农业的技术问题,很多假有机农业的关键问题都是技术问题,如果病虫害或者肥料的问题解决不了,很多人就会面临大幅度减产的问题,有的还会偷偷使用农药。
对于一些单纯依赖有机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会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问题,而中国既有出口,又有国内市场,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自己,但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技术平台,把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和技术方法放在一个免费的平台上,所有的从业者都会受益。因为这个行业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机农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环境、生态和健康问题。所以在这么大的目标下,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碳商报:这份报告提出了“有机农业3.0时代”的概念,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来说,3.0时代是否对这些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泽江:1.0时代是启蒙阶段,是开拓者和开拓者的时代。2.0时代是发展阶段,各种认证机构开始涌现,市场发展阶段。但是,如果现在就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能真正体现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因为过去人们对有机农业的热情主要集中在人体健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有机农业还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温室气体减排、土地沙漠化防治、乡村发展、妇女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因此在3.0时代,有机农业的影响力需要被重新认识。
对于我国来说,在3.0时代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有机农业生产和价格的透明度,目前人们对有机产品的质疑、对认证的不信任,都是行业透明度不够的问题。
很多人质疑有机产品价格过高,如果有一个透明的信息系统,产品的价格构成、每个环节的具体定价都可以追溯,消费者对生产、物流成本就很清楚,也更容易接受有机产品稍高一点的价格。
生产的透明度和产品价格是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