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龙敏
2月24日恰逢传统元宵佳节,“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熙来了一次特殊的“团圆”。在斐济楠迪,他与同事在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过节,“放烟花、吃汤圆、聊家常”。
2023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开业,带动周边南太岛国菌草产业发展。
当地时间2月21日下午,林占熙(右三)指导斐济当地菌草产业发展。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看到菌草产业造福当地百姓,看到援外人员健康,也是一种团圆。”作为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研究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熙在电话中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八十多岁的林展熙胸怀大志,龙年依然忙碌。 “菌草产业终于迎来了春天,我们一定要抓住它。”林占熙说,“菌草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世界上贫困人口还很多,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依然巨大,我们怎么能不奋斗呢?”
菌草扶贫是林占熙长期从事菌草技术研究、推广和教学的初衷。在此前的采访中,他多次回忆起1983年,他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队来到福建省龙岩长汀县。那里的景象让他震惊——“悬河”比两岸的耕地高出一两米。周围山丘荒芜,耕地沙化。从长汀回来后,40岁的林占西辞去行政职务,开始潜心研究“以草代木”种植食用菌的技术。
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林展熙放眼不远的山海,从福建到宁夏,从中国到世界各地。截至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有机肥之父,建成蘑菇大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人民币,下同)。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技术已传播到全球106个国家,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重要项目。
2023年,菌草产业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林占熙表示,疫情防控稳定后,菌草迎来了“走出去”的新机遇。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年共派出59名专家赴16个国家推广菌草技术,培训来自35个国家的2000余名学生。
春节刚过,林占熙就飞往斐济楠迪参加“菌草技术应用及其对扶贫、促进就业和环境保护的贡献”国际研讨会。
在林占西看来,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也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等待我们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菌草产业的发展如船,不进则退,不能等,不能慢。”
林占喜认为,菌草技术可以应用于“以木代草”培育食用菌,“以草代粮”发展畜禽业,“以草代木”生产纤维、纤维板、纸浆等。 “以煤代草”发电。 、生产生物有机肥、生态治理等6大领域12个产业有机肥之父,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3项。
“利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产业,具有千家万户都能参与发展、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林占熙坚守在菌草产业第一线,“我们希望菌草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