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要让“绿化”变成“草化”。用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等词语来形容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还是不够的。随着居民区一个个兴起,绿化工作也相继展开。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也做出了“环境幽雅、返璞归真……
用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等词语来形容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还是不够的。随着居民区一个个兴起,绿化工作也相继展开。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也做出了“环境优雅,回归自然,绿化面积达到百分之几十”的承诺,吸引了业主前来购买。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误区:很多地方的“绿化”几乎变成了“草地化”。
建设生态城市,植树造林是首选。有关专家指出,森林是整个大自然的“控制室”。一个城市如果有足够数量的树木,对于改善小气候、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都会起到非常显着的作用。一般来说,绿化的科学概念应该是“树木七分,花草三分”。科学研究表明,与同面积的树木相比,树木在除尘、防噪音、释放氧气方面比草坪强十倍以上。但是,在我国一些城市的绿化工作中,植草植树比例失调,植草多,植树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绿化草坪的目的就达到了;二是急功近利作祟,很多绿化部门和开发商只顾眼前的表象,不顾实际效果。相比之下,种草快、省力,而种树困难、周期长、见效慢,而且种树的初期投资成本高于种草。但从长远来看,草坪的抗旱、空调等功能是树木无法比拟的。草坪通常的维护成本远高于树木。谈到经济分类账,草坪最终比树木成本更高。
城市绿化工作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鲜艳的花朵和郁郁葱葱的草坪不可或缺,但参天大树更为重要。绿化园林绿化工作要着眼长远,美化服从绿化,宜植树宜草,多植树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