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创制国际顶级生物制剂品牌-黄永博士访谈

2022-05-16 13:312000

【(一)】

初秋的桂林,夜晚,下着小雨。


与黄永博士(以下简称黄博士)约好的会面,在他应桂林农业部门邀请,与一帮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下地跑了两天后,方得以抽空与笔者聊聊。


目前,黄博士担任成都特普企业董事长,公司内部人称他黄总,而笔者一直尊称其“黄博士”。


对于有学问的人,笔者向来很是敬重,博士代表着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探索和掌握程度,因此,也一直认为“博士”的尊称远高于什么董、什么总之类称呼。


笔者与黄博士的渊源,可追溯到6年前。


彼时笔者担任上海某农化企业营销总监,在老领导介绍下,认识了黄博士,双方开始生物农药产品的合作,因此,对黄博士和特普企业不算陌生。


【(二)】

黄博士八十年代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九十年代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读博,期间,师从全球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国际植物病理学会副主席DEVERALL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农药,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工作。


基于多年的学习和前沿研究,对于生物农药的研发,黄博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球生物农药的发展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黄博士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话语不多,沉静、儒雅却又不失幽默。 



【(三)】

笔者了解到,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信息,去年对生物农药的抽查合格率只有57.7%,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生产的生物农药产品非法添加化学农药成分,以追求所谓“效果”,这种做法得一时销量,却损害了生物农药的声誉,最终损害农民利益。近年农业部门在鼓励和扶持生物农药发展的同时,对这类伪生物农药产品进行重点打击。


成都特普只做纯生物农药,并且一直坚持这么走下来。


黄博士认为,生物农药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产品品质,从目前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看,实现高产不难,但要实现既高产又高质就比较难。


提升农品品质,除品种创新及栽培管理技术提升外,土壤改良以及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的应用,将可发挥重要作用。


【(四)】


延续文章开头,笔者与黄博士的饮茶夜话——

笔者:大家对您的“背景”很感兴趣,请您简单谈谈您的过往?

黄博士:我八十年代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八十年代末获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奖学金到悉尼大学留学深造。


当时生物农药的研究热度刚刚开始兴起,我就选了生物农药作为研究方向,我导师Deverall是当时国际植物病理学会副主席,植物诱导抗性研究领域非常著名的专家,也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学习期间收益良多,毕业后留在悉尼大学继续从事生物农药的研究工作。


笔者:您当初回国创业,是看中了什么?当时国内对生物农药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状态。

黄博士:九十年代中期,我受邀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农业部、科技部、人事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海外专家回国考察活动。


这次考察了两周左右,在考察期间我们考察团内部有很多讨论,讨论最多的是农药肥料的使用,当时的农药化肥使用很不规范,一是使用量,二是农药的种类等都有很多问题,这对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存在潜在风险,所以当时我们就向国内相关部门提了不少建议,比如怎么样用好化肥、怎么用好农药等等。


我也提了一些发展生物农药的建议。在与国内专家们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对诱导抗性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行业对生物农药的关注度还不高。


从农业生态种植理念、种植技术、农产品安全、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我觉得未来我国农业应该有非常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


说实话,选择回国创业还是带有一点情怀的,当时想得也比较简单。现在回过头看,感觉还是蛮欣慰的,回国十年,我国农业生产从理念到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笔者:带着情怀、带着想为国家农业做点儿事的愿望回来,着实令人敬佩。但是,生物农药给人的印象是“药效慢”“价格偏贵”,您怎么看?

黄博士: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


对于生物农药,我们应该避免纠结于药效快或慢的问题,生物农药最好的应用方法就是预防,预防使用就不存在药效快慢的问题了。而且预防使用的性价比更高,这在一些长期使用太抗生物农药的种植基地上表现最为突出。


至于价格,农药其实并无贵和便宜之分,如果对病虫草害无效,那才是最贵的,关键还是要看性价比。


我们总结了太抗生物农药的应用。这几年各地用下来的效果,太抗生物农药不仅在植物病害防治上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能增加亩产量,并提高农产品品质,这么算下来的话农户获得的收益是高的,性价比超过了化学农药,从这个角度讲它的价格是不贵的。


我认为,生物农药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从目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看,实现高产不难,但要实现既高产又优质就比较难。提升农品品质,除品种创新外,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的应用,将可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对于种植户、农资经销商、农药厂家,在生物农药的应用、销售、研发等方面,您有何建议?

黄博士: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对食品安全和种植环境安全要有责任感、有情怀,要能看到健康环境和可持续种植是一种发展方向。因此,农药厂家和农资经销商需要看的长远一些,把握好方向,跟上农业生产投入品转型的发展节奏。

 

对于种植户来说,生物农药的能带给他什么呢?

 

第一,生物农药的使用过程对农户身体健康更有好处。

第二,如果按照太抗生物的管理方案,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卖价高了,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种植收益。当然,这也需要农户的种植理念的转变,要正确认知生物农药,同时也需要消费市场的认可。


笔者:您以及您的企业未来规划是什么?贵司将“创制国际顶级生物制剂品牌”这句口号悬挂在公司里,我觉得这个目标很大,有实现的可能吗?

黄博士:有可能的,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首先,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团队要往国际顶级方向努力。


其次,我们的技术积淀比较强。成都特普研发团队融合了多位国家级人才,在生物农药领域有很强的研发基础。


第三,我们在生物农药领域从起步到现在,十年磨一剑,专心专意做生物农药,而这样的企业不多;


第四.国际上大的农化企业,做生物农药的时间也并不长,这给了我们机会。


时间积淀,实际上是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实现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笔者:也就是说,与国外农化巨头比,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是吧?

黄博士:对。


我们去跟人家PK化学农药的话,是很难有机会的,但在生物农药领域,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成都特普生物向市场投放的产品,每一个都是精品,均有独特的差异化和技术优势。“太抗”系列产品,已经覆盖了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防治,今后还将逐步推出防治线虫和草害等领域的生物农药产品。


笔者:目前,要发展生物农药,存在的最大问题或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黄博士:主要是行业对生物农药的认知,以及应用理念上的差异,大家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接受生物农药的预防理念,比如前面讲到的仍纠结于药效快或慢的问题。


其实如果不去片面追求药效的快或慢,安心做农业,全季使用,生物农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是要预防使用、提前使用。比如除杂草,要在草长得比较小的时候就要打药,长高长大了,化学农药要打下来也很难,道理是一样的。


【(五)】

在前年的成都全国植保会上,【菜头农业说】发布“2019中国农资十大发展趋势”,将2019年定位为“中国农产品品质元年”。

笔者认为生物农药的风口来了,原因基于——

0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02农药化肥零增长计划实施,鼓励生物农药发展。


03农产品生产导向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04消费需求升级。


05食品和农品安全。


06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全民重视土壤健康。


07农化行业竞争趋势引发并激活生物农药板块。


08生物农药研发及应用技术持续进步。


09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向国外不断开放,国外农产品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农产品将面临更严峻挑战,因此,提升国内农产品品质,与国外农品抗衡,刻不容缓。帮助国内农业提升农品品质,生物农药将大有用武之地。


近年,国内外诸多化学农药企业为进军生物农药领域而默默布局。

 

微生物肥料板块更是风起云涌,无数企业投身其中,近年随着资本介入,登记证数量、新投产企业数量暴增,一跃成为行业热点品类。


菜头观察,成都特普自研的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产品均为农药证登记,微胶囊、水分散等先进剂型很有特色。


既然行业“风口”到了,像成都特普这种具有超过十年研发技术积淀和市场经验积累的企业,是到了该腾飞的时候了!


【END】

本期访谈嘉宾黄永博士简介

黄永博士


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国家级人才和首届四川省杰出人才,四川省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第三届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


带领创新团队开发的专利产品“太抗“系列生物农药已获得欧盟和我国的有机投入品双认证,获得多项国家和地方奖励,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效果得到广大用户的肯定和好评,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从山东农家子弟到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的实践与坚持之路
”从山东省黄县的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凭借“实践”与“坚持”,开辟出“旱地农业”的崭新天地。山仑的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今,山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让无数百姓受益。

2092025-04-30

2025 年山东乐陵土豆大王梁希森病逝,一生诠释逆天改命传奇
“农业大国连土豆都要看人脸色?但他始终坚信:“房地产不缺我一个,但土豆育种再等20年就晚了!”从乞丐到百亿富豪,从地产大亨到“土豆教父”,他像一粒深埋土中的种子,用半生蛰伏换来破土而出的光芒。

1752025-04-28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花牛苹果更牛?
如何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天水花牛“更牛”?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线上线下持续热销,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成为热频词。图为天水花牛苹果。

1252025-04-27

山东科学家薛其坤的辉煌人生:从考研三次到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璀璨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从山东走出的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刘振兴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372025-04-2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何选择休闲农业作为切入点?温铁军教授深度解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咬住省情福建只有半分田,资源紧张,所以我才说一定要搞清楚国情省情,一定要搞清楚区情县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

7012025-04-06

戴桂蕊:从湖南双峰到英国留学的农业机械与内燃机专家传奇人生
是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戴桂蕊学成归国,任湖南公路局机械工程师。民国37年(1948),兼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顾问。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戴桂蕊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请,任湖大工学院院长,进行内燃机水泵的研究。

6692025-03-15

第40个教师节致敬茶学泰斗:吴觉农与中国茶业的复兴之路
1988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曾推出中国茶界公认的十大茶学家。他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者之一。张天福(1910—2017),福建福州人,被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应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位杰出茶学家中,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是福建人。

7702025-03-14

纪念汪懋华院士: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创新的巨擘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离世,一生辉煌成就令人敬仰汪懋华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遗憾。让我们铭记汪懋华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继续为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7882025-03-13

现代农业专家:结合科学与实践推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真正的农业专家并非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是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是推动农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合作社、农技推广等方式,农业专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真正的农业专家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生态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6452025-03-10

宜昌农艺师梁遂权赴马拉维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梁遂权说:“三度援非,只为稻米更香、水果更甜,让所有人能够共享优质农产品。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梁遂权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第11期农业专家组工作。梁遂权从小成长在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的夷陵区,最熟悉的非柑橘类果树莫属。

751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