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蛰伏”在红墙绿瓦、密林深处的 一群“农业疯子”,三年里他们都在做什么

2022-05-09 10:441890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育了全球近20%的人口,在这样大数据差情况下,作为国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我们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做些什么?媒体行业应该怎样与市场、

农民相结合才能做到更专业,更接地气?“中国唯一全国落地播出的农资行业专业电视栏目”《中国农资秀》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

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海铂宫别墅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大概十七八九近二十位,平均年龄26.5岁,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相聚于此,有了共同的名字——农业栏目编导。


他们在著名农业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孙希超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国唯一一档覆盖全国的农业农资行业专业电视栏目”《中国农资秀》。栏目自2016年成立之日起,就把农民的利益作为栏目核心工作方向,栏目秉承“为种地支招,为耕耘服务”的理念,有针对性的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朋友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农民更好耕耘,更好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农业发展。节目以朴素、真实的田间耕耘故事为素材,通过采访和纪录的形式传播农技经验和农业知识,加之主持人幽默且朴素的串联,让节目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轻松幽默且接地气的氛围。

栏目组编导跑遍全国 ,走进田间地头、活动现场,将各地的风土人情,农业生产情况,优秀农资的使用情况,真实记录,呈献给观众。与农技专家和农民朋友沟通交流,农技专家现场就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农民朋友更是真实地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心得。同时,栏目为广大的农民传播接地气、切合实际且实用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以专业的角度关注三农领域农资行业,连接农资企业与农民,为农民朋友购买优质农资产品把关支招,出谋划策。



我们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战略模式?

现在《中国农资秀》实现采访、文字新闻、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直播、短视频不同方式的“1次活动6次传播”的全媒立体传播新模式。其中《中国农资秀》官方微信公众号“粒歌”现有有效粉丝4.2万人,每周公众号内容阅读转发量平均在2.4万次左右。而且《中国农资秀》新媒体信息互动平台包括人民网在内,共有一点资讯、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头条号、企业号、大风号、天涯号、东方号、惠头条、360快传号、触电号 、简书、知乎、爱奇艺、趣头条、天天快报、豆瓣、新浪微博、海报号、企鹅号、搜狗号、大鱼号、兴趣部落、191农资等30家,实现每条新闻受众超几十万流量。



《中国农资秀》新媒体直播平台“粒歌直播”,自开播以来观看量高达170.42万次,粉丝人数5.36万人,直播内容包含了农资企会议活动直播,田间地头名品状元选拔直播等,为农民朋友带来真实的田间地头一线视频资料。同时在7月4日,《中国农资秀》栏目组整合“粒歌”公众号忠实“农粉”留言,在“粒歌直播”平台开设了大型互联网直播栏目《三农大咖说》,《三农大咖说》整合《中国农资秀》栏目优势资源,定期邀请不同的权威农业专家坐客《三农大咖说》直播间,有针对性解决农民朋友在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家更好耕耘,同时《三农大咖说》也会邀请三农界不同领域的大咖,分享各自农业观点。通过专家学者讲述农业知识,三农大咖讲述各自的三农故事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学到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知识。


互联网直播节目《三农大咖说》一经播出就受到大家的喜爱,首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次就超过2.5万人次,而且《三农大咖说》最高在线观看人次高达4.33万人次,这也充分表明我们所做的这件“小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个背包、一台相机、一次旅行


一个背包,一台相机,一个三脚架,一个人在天还未亮便踏上了一场短暂的“旅行”。这便是《中国农资秀》栏目编导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每一位编导就是一个“制作组”,拍、写、编对他们来说是最基本要求,他们的优秀之处在于,他们做的节目在得到企业认可的情况下还能让每一位农民观众想去看、能看懂。作为一个农业节目制作者,写的东西能得到农业专家的认可,编的片子能符合播出要求,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这需要大家潜心研究学习,这个过程充满了枯燥和乏味。



他们游走在大山深处、田间地头、寻觅过四川成都的红心猕猴桃;探索过内蒙草原番茄田里的“大秘密”;见证过广西沃柑从一颗种子到成熟果实的蜕变。他们的脚步在江西、广东、内蒙、辽宁、新疆、东北三省......他们不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进行了环球的农业采访把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到国内让大家通过镜头学习。



我们的编导每次“旅行”都有无限的相似,那便是到了采访地直奔农田。同样他们的出行也充满了未知,到了采访地偶遇大雨大风大家都是习以为常,甚至我们的编导曾遭遇滑坡,他们亲眼目睹眼前的道路、汽车,被山上的滑坡掩埋,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没有退缩,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每一次“旅行”都要拿出让观众满意的结果。这也是我们栏目编导为什么在拍摄农业节目的路上,能不断向前,一个个从最初的“农业编导小白”变成了“三农视频制作大咖”的原因。


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中200多万公里,我们的成长经历了什么?


三年前的3月28日,国内专业农业卫星频道农林卫视开播了一档节目——《中国农资秀》,此节目一经开播便成为国内唯一一档全国落地播出的农资行业专业电视栏目。


那时的我们似乎一无所有,没有观众、没有资源、没有市场、没有伙伴、没有团队,似乎也没有明天。而我们有的是对农业的热爱、执着,对观众的期盼和对农业电视节目的坚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打拼似乎什么都有了,我们拥有接近1亿的忠实农业观众群;我们的观众遍布全国各地,如今节目播出都会收到遍布全国的热线电话。我们开始拥有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等国家层面单位更多的信任与资源;我们拥有优质的合作伙伴:云天化、金正大、中化集团中化作物、根力多、国投罗钾、祥云肥料、天脊集团、中海化学、新洋丰、瑞丰集团等等。


我们的节目已经成为企业的视频中心;我们开始拥有更多大型主题活动:三年以来,多项三农活动都诞生在《中国农资秀》平台上。我们做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性跨国采访活动《环球农业采访》,已走过多国家,跨越4个大洲;我们制作国内首次关注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三农纪录片《走黄河 看农业》;《问耕》是我们全程纪录拍摄制作国内首次关注作物全生长期的三农纪录片;我们关注土壤,联合中国农科院及各省农科院拍摄制作全土壤健康系列节目《沃土行动》被农科院所收藏。


我们有了大型互联网直播节目《三农大咖说》,我们邀请农业专家学者为大家进行直播,与专家学者进行在线直播;还有柑橘科普节目《柑橘您好》、小麦科普节目《小麦课堂》、山药种植科普片《山药课堂》等等;另外我们将组建“农业专家顾问团”,邀请全国各地有影响力的农业专家加入,以技术兴农,为农业助力,同时“农业专家顾问团”与《三农大咖说》形成联动,通过强大媒体平台,让农业技术得到更好分享,让农民更多获益。


我们拥有更多的播出平台:在核心阵地农林卫视基础上,我们的节目开始在河南台新农村频道、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江西赣州台农业频道相继落地播出,形成一个全国多个地方的资源配套,使得节目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符合观众需求,迎合农业市场,如今也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在这三年里我们经历过无数次采访变更、我们遇到过无数次大风大雨、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依然顺利、我们经常面对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压力。但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即便如此也仅仅就是即便如此而已。所有问题都可用坚持与努力去慢慢解决,原来问题有时候也可以是乐趣。


我们团队的立足之本


电视媒体作为一个传统媒体,其发展一直走在下坡的路上,而《中国农资秀》作为一档普通的三农电视栏目他有什么样的秘诀可以逆流而上,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这还要从2018年栏目组的一次工作会议说起,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诞生了《中国农资秀》三年来成功的总结,那就是我们“团结、利他、专业、尚德”的核心理念,其实这四个词八个字一直以来都在我们血液中流淌,我们也是在这八个字的监督下前行,其中“团结”作为团队文化的基础要素,让栏目的每个人都要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容忍所不能容;“利他”作为团队文化的行动准则,让栏目的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利人”之心,提醒团队的每个人不要总是斤斤计较,做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接受别人的拒绝,做事前站在别人的角度多问自己一个这样做对不对;“专业”是检验一个团队是否合格的硬性标准,现在栏目组越来越强,因此对每个人来说专业技能尤为显得重要起来,“尚德”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人加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培养优秀的个人品德;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作为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把职业道德作为爱岗敬业的必然要求,个人品德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这四个词八个字,已经成为我们身上的肉,血管中的血,他深深注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成为我们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我们知道不团结就没有战斗力,我们懂得不利他就没有未来,我们明白不专业就不会赢得尊重,我们理解不尚德就不会有好口碑。


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夜的坚守,我们为中国数亿农民朋友讲述了200多万公里的三农故事,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中国农资秀》将会一如既往为全国的每一位农民朋友送上最专业,最真实的田间地头精彩瞬间。


转载自:耕视三农融媒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从山东农家子弟到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的实践与坚持之路
”从山东省黄县的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凭借“实践”与“坚持”,开辟出“旱地农业”的崭新天地。山仑的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今,山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让无数百姓受益。

2092025-04-30

2025 年山东乐陵土豆大王梁希森病逝,一生诠释逆天改命传奇
“农业大国连土豆都要看人脸色?但他始终坚信:“房地产不缺我一个,但土豆育种再等20年就晚了!”从乞丐到百亿富豪,从地产大亨到“土豆教父”,他像一粒深埋土中的种子,用半生蛰伏换来破土而出的光芒。

1752025-04-28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花牛苹果更牛?
如何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天水花牛“更牛”?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线上线下持续热销,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成为热频词。图为天水花牛苹果。

1252025-04-27

山东科学家薛其坤的辉煌人生:从考研三次到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璀璨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从山东走出的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刘振兴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372025-04-2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何选择休闲农业作为切入点?温铁军教授深度解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咬住省情福建只有半分田,资源紧张,所以我才说一定要搞清楚国情省情,一定要搞清楚区情县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

7012025-04-06

戴桂蕊:从湖南双峰到英国留学的农业机械与内燃机专家传奇人生
是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戴桂蕊学成归国,任湖南公路局机械工程师。民国37年(1948),兼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顾问。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戴桂蕊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请,任湖大工学院院长,进行内燃机水泵的研究。

6692025-03-15

第40个教师节致敬茶学泰斗:吴觉农与中国茶业的复兴之路
1988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曾推出中国茶界公认的十大茶学家。他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者之一。张天福(1910—2017),福建福州人,被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应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位杰出茶学家中,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是福建人。

7702025-03-14

纪念汪懋华院士: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创新的巨擘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离世,一生辉煌成就令人敬仰汪懋华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遗憾。让我们铭记汪懋华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继续为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7882025-03-13

现代农业专家:结合科学与实践推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真正的农业专家并非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是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是推动农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合作社、农技推广等方式,农业专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真正的农业专家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生态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6452025-03-10

宜昌农艺师梁遂权赴马拉维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梁遂权说:“三度援非,只为稻米更香、水果更甜,让所有人能够共享优质农产品。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梁遂权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第11期农业专家组工作。梁遂权从小成长在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的夷陵区,最熟悉的非柑橘类果树莫属。

751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