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山东一正有机农牧李永军访谈:探索14年 有机让土地更有生命力

2022-05-25 11:581650

2007年至2021年,李永军在有机食品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14年。

李永军2007年成立山东一正有机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有机食品开发研究与生产经营。

企业自行开发建设有机农场,开展有机食品连锁店(馆)连锁经营业务。在青州市王坟镇仰天山脉的深山峡谷中已陆续开发三处有机农场,总面积三万余亩。建成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冷库车间各一处。发展有机生活体验店(馆)二十余家。主要产品有:有机黑山猪、有机跑山鸡、有机山鸡蛋、有机杂粮、有机面粉、有机果蔬等六大品类40余个品种。

在第15届BIOFACH CHINA亚洲有机展上,食品媒体人,昊图食品网主编陈一笔先生与李永军董事长见面。亲身感受到这位健谈董事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热爱。

李永军表示,他探索了14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留给了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对于他个人、企业、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摘自实录。

思考一:有机农业重资产的怪圈与破局

“有机农业投资,是一个周期长、回报慢、重资产的投资。”

李永军告诉记者,有机农业一旦扩产,就需要扩充土地、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投入人力。

企业重资产,财务成本高,吃掉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和流动资金。带来研发、市场投入递减。如此模式,企业很容易背上重资产运营的负累。因此谈到有机农业投资,谈农色变。

李永军也曾走过一段艰辛的重资产运营历程,因此深有体会从业者的艰辛。14年期间,很多企业死在重资产运营的模式下,李永军是同一批,为数不多,存留下来,并且走上良性发展的创业者。

李永军认为,农业技术、资本、人,是有机农业最重要三个要素。因此,有机农业创业者,整合这三方面资源,尤其必要。虽然这三个资源很多时候是独立的、分散的,整合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比起独自重资产投入,更具操作性。

思考二:有机食品叫好不叫座与破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公布。在食品领域,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高级形态。

在中国,有机食品的消费,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是消费群体还很小众;

二是消费文化、消费意识还处在食品本身是否是有机,还没提升至烹饪方式、消费习惯、消费理念;

三是有机消费圈子很孤立,很多有机消费涉及个人隐私。

四是有机食品价值认同度不高,消费者更多关注有机食品价格本身。并未更多关注到,有机消费是一种更有品质的消费理念、消费体验,对人身健康、生活品质都有积极的提升价值。

这些原因,导致有机食品出现叫好不叫座。

随着80后、90后、00后等有较高教育背景的人群成为消费主力,近5.5亿人口,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理念、健康认知、社交模式,都有助于推动有机食品叫好又叫座。

因此,研究和制定适合80后、90后、00后有机产品、营销策略、品牌建设、消费场景,显得尤为重要

思考三:理想的有机农业是什么样子?

理想的有机农业是什么样子,这是很抽象的。

1000个人,就有1000个有机农业的画面。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

在李永军的心中,憧憬的有机农业很美也很简单。

李永军记忆中的农田,有蚂蚱、蛐蛐、蝈蝈、螳螂、蚯蚓、田鼠、青蛙、蛤蟆、蟋蟀、蜥蜴等二十多种小昆虫、小动物。

就是因这些陪伴人类千年万年的微生物、小动物,陪伴着我们,才使得土地充满生命力。

化肥农药带来蔬菜、粮食千斤万斤的产量增长,但不代表农田有生命力。在今天很多粮食主产区,一些微生物、小动物已经绝迹。

土地承载着包含人类在内许多生物生命的延续,现在它让这些生命都消失了,那么人类的生命还会长久吗?人类的乐趣还会有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会有吗?

李永军表示,今天,在有机农田中,昆虫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依然随处可见。

有机农业这种永续的、循环的、有序的、环保的、科技的生态模式,它也是一种先进的、积极的、热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也是人们敬畏自然、遵循自然、理解自然、回归自然、追逐自然规律的必然趋势。


来源:食品媒体人陈一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从山东农家子弟到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的实践与坚持之路
”从山东省黄县的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凭借“实践”与“坚持”,开辟出“旱地农业”的崭新天地。山仑的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今,山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让无数百姓受益。

2112025-04-30

2025 年山东乐陵土豆大王梁希森病逝,一生诠释逆天改命传奇
“农业大国连土豆都要看人脸色?但他始终坚信:“房地产不缺我一个,但土豆育种再等20年就晚了!”从乞丐到百亿富豪,从地产大亨到“土豆教父”,他像一粒深埋土中的种子,用半生蛰伏换来破土而出的光芒。

1772025-04-28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花牛苹果更牛?
如何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天水花牛“更牛”?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线上线下持续热销,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成为热频词。图为天水花牛苹果。

1302025-04-27

山东科学家薛其坤的辉煌人生:从考研三次到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璀璨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从山东走出的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刘振兴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422025-04-2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何选择休闲农业作为切入点?温铁军教授深度解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咬住省情福建只有半分田,资源紧张,所以我才说一定要搞清楚国情省情,一定要搞清楚区情县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

7022025-04-06

戴桂蕊:从湖南双峰到英国留学的农业机械与内燃机专家传奇人生
是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戴桂蕊学成归国,任湖南公路局机械工程师。民国37年(1948),兼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顾问。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戴桂蕊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请,任湖大工学院院长,进行内燃机水泵的研究。

6732025-03-15

第40个教师节致敬茶学泰斗:吴觉农与中国茶业的复兴之路
1988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曾推出中国茶界公认的十大茶学家。他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者之一。张天福(1910—2017),福建福州人,被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应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位杰出茶学家中,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是福建人。

7742025-03-14

纪念汪懋华院士: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创新的巨擘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离世,一生辉煌成就令人敬仰汪懋华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遗憾。让我们铭记汪懋华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继续为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7922025-03-13

现代农业专家:结合科学与实践推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真正的农业专家并非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是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是推动农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合作社、农技推广等方式,农业专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真正的农业专家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生态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6502025-03-10

宜昌农艺师梁遂权赴马拉维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梁遂权说:“三度援非,只为稻米更香、水果更甜,让所有人能够共享优质农产品。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梁遂权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第11期农业专家组工作。梁遂权从小成长在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的夷陵区,最熟悉的非柑橘类果树莫属。

754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