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代表委员访谈】袁延文:大力推广有机肥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2022-05-26 13:191780

【档案】

袁延文: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故事】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检验乡村振兴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3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延文代表如是说。

他说,农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如果“钱袋子”没有鼓起来,获得感不强,那么积极性、主动性就不高,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就难以落地生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

这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来京开会前,刚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调任省农委主任。

近年来,袁延文一直为三农问题鼓与呼。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袁延文带来的几份建议都与三农问题有关。

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但在多年的实践调研中,袁延文却发现,农民自觉选用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有机肥生产推广应用遭遇重重困难。

“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袁延文疾呼,应该大力发展推广生物肥、有机肥,逐步替换化肥,让饭碗里装满优质粮,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机肥使用率仅20%左右,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有机肥使用比重都超过50%。

2017年,湖南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每吨成本600-700元,而市场销售价格仅650-750元。

“有机肥利润空间窄,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一亩稻田投入100公斤有机肥的成本是80元,而投入等量养分的化肥成本仅30元,农民使用积极性不高。”

袁延文说,要破解有机肥在生产和使用上的难题,加快商品有机肥产业化发展,既要调动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又要提高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袁延文建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等给予适当补贴。增强农民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让有机肥投入成为农民自觉的生产行为。

【感怀】

多推广施用生物肥、有机肥,有助于改变目前化学农业的施肥思维方式和耕种方式,进而引导农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从山东农家子弟到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的实践与坚持之路
”从山东省黄县的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凭借“实践”与“坚持”,开辟出“旱地农业”的崭新天地。山仑的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今,山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让无数百姓受益。

2112025-04-30

2025 年山东乐陵土豆大王梁希森病逝,一生诠释逆天改命传奇
“农业大国连土豆都要看人脸色?但他始终坚信:“房地产不缺我一个,但土豆育种再等20年就晚了!”从乞丐到百亿富豪,从地产大亨到“土豆教父”,他像一粒深埋土中的种子,用半生蛰伏换来破土而出的光芒。

1772025-04-28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花牛苹果更牛?
如何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天水花牛“更牛”?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线上线下持续热销,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成为热频词。图为天水花牛苹果。

1302025-04-27

山东科学家薛其坤的辉煌人生:从考研三次到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璀璨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从山东走出的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刘振兴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422025-04-2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何选择休闲农业作为切入点?温铁军教授深度解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咬住省情福建只有半分田,资源紧张,所以我才说一定要搞清楚国情省情,一定要搞清楚区情县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

7022025-04-06

戴桂蕊:从湖南双峰到英国留学的农业机械与内燃机专家传奇人生
是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戴桂蕊学成归国,任湖南公路局机械工程师。民国37年(1948),兼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顾问。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戴桂蕊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请,任湖大工学院院长,进行内燃机水泵的研究。

6732025-03-15

第40个教师节致敬茶学泰斗:吴觉农与中国茶业的复兴之路
1988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曾推出中国茶界公认的十大茶学家。他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者之一。张天福(1910—2017),福建福州人,被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应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位杰出茶学家中,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是福建人。

7742025-03-14

纪念汪懋华院士: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创新的巨擘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离世,一生辉煌成就令人敬仰汪懋华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遗憾。让我们铭记汪懋华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继续为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7922025-03-13

现代农业专家:结合科学与实践推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真正的农业专家并非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是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是推动农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合作社、农技推广等方式,农业专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真正的农业专家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生态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6502025-03-10

宜昌农艺师梁遂权赴马拉维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梁遂权说:“三度援非,只为稻米更香、水果更甜,让所有人能够共享优质农产品。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梁遂权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第11期农业专家组工作。梁遂权从小成长在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的夷陵区,最熟悉的非柑橘类果树莫属。

754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