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青年一代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到创业的热潮。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这里有艰辛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有经验和启示,有坎坷和教训。即日起,央广网特别策划“青年创业者说”,通过讲述新时代下创业青年的机遇与挑战、困惑与憧憬、抉择与远方,反映创业大潮之下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我们也欢迎正在创业中的你,走进我们的故事。
央广网长春7月19日消息(记者郭东隅 通讯员刘立敏)“你看我这豆角,从长到现在一遍药没用过,秧子长得这么高。”刘小军兴奋地说,身旁的豆角挂满了秧。
刘小军是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顺山村人,2017年,29岁的他放弃国企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盖起大棚,成立家庭农场,投身到棚膜经济的发展大潮中。经过5年的努力,刘小军的小天地已经从最初的2个大棚,到如今拥有6个大棚的家庭农场。
刘小军熟练的农技操作,很难看出他是个入行才5年的“新农人”。(央广网发 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坚持把蔬菜做到纯绿色,虽然很难,但是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刘小军倔强地说。
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刘小军一下场就“踩了雷”。因为缺乏田间管理经验、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他第一年就赔钱了。“赔钱,我认,失败,不认。”
刘小军细心留意蔬菜市场,四处讨教经验,第二年转换种植品种,坚持少农药、无农药。因为施用有机农家肥,他种植出来的蔬菜保持着原本味道、纯正口感,市场逐渐打开。本地超市、长春粮油市场、微信朋友圈等都成了他的销售主阵地。
刘小军坚持绿色农业,施有机肥的作物品质有保障。(央广网发 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做得越好,刘小军的紧迫感就越强。他说,务农5年来,他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对青年人才的渴望,“我希望身边的同龄人都能看到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我一起做,我愿意把自己所学的都教给他们,农村需要年轻人。”
扎根农村,奉献青春,振兴农业,刘小军的希望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