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超过耕地总面积的40%。 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有机物质投入严重不足对土壤造成的致命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高春燕表示,希望国家加快建立增加农田有机材料应用的补贴政策体系,实施绿色农业补贴。政策。
如果长期不施有机肥,秸秆很少还田,土壤有机质长期得不到补充。 此外,水土流失导致坡耕地黑土层变薄,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保肥能力下降,水土流失。 疾病传播加剧等
秸秆资源和畜禽粪便资源是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重要有机肥来源。 支持新型农业主体探索秸秆分解、破碎覆盖、堆肥还田等秸秆还田新模式。
以下为农业部答复
▼
农业部商财政部关于加快制定“增加农用地有机材料应用补贴政策”的批复如下。
▼
一、关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为进一步缓解畜禽粪便污染,探索推广有机肥应用,2014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6亿元,示范推广“垃圾处理三合一”技术模式“+清洁能源+有机肥”,有效减少了农场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促进了项目区周边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2016年,中央积极调整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以社会服务形式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治理模式。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粪污集中处理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全国600个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大县、补贴畜禽养殖。 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推动畜禽粪便综合实现资源化处理,推动形成农牧业与种养循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构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体系。集标准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于一体。 新模式。
2、关于秸秆综合利用
2016年,中央安排10亿元资金,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有机农业补贴,重点加快建设环京综合生态屏障——津冀地区。 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通过试点,项目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露天焚烧基本杜绝,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还田水平大幅提高,耕地质量大幅改善。 明显改善。
下一步,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秸秆破碎还田、生物分解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等。因地制宜,牲畜还田。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以秸秆为原料的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循环利用。
三、关于对农民施用有机肥给予补贴
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解决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农业部认真实施“土地囤粮、科技储粮”战略。 在中央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一是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程。 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程。
截至2016年,累计投入55亿元有机农业补贴,支持农民采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是开展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 2015年,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积累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 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熟后还田、经肚还田等快速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花生、大豆、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为田间施肥。
三是开展东北黑土保护利用试点。 2015年以来,中央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四省17个县(市)开展黑土保护利用试点。 重点加大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培土等配套技术,促进土地利用与耕地、种植与养殖、工程与农艺结合,保护和改善耕种黑土质量土地。
●下一步,农业部将加大力度推广有机肥生产和应用。
一是加强技术推广。 结合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东北黑土保护利用试点等,加强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支持推广增加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 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的补贴政策。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 组织专家对我国有机肥和秸秆资源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主要农作物和主要产区有机肥高效安全施用的方法和标准。 (农业部)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