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喜德县委宣传部提供
10月28日,中共喜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喜德县委书记吴照华向大会作了题为《敢于担当使命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喜德新篇章》的报告。
大会上,喜德县委书记吴照华作报告。
未来五年喜德县又将谱写怎样的新篇章?
吴照华在报告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打造一个核心、发展一条带、发展一个区域、带动全县”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彝乡品牌,丰富彝乡内涵,融入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和旅游特色名县,打造大凉山高端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区,全面构建“农业升级、产业转型、文旅突破、基础扎实、治理有序、文明幸福”新格局。
在“刺绣”上付出足够的努力
绝对贫困和区域性综合贫困彻底消除
在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时,吴照华把“高质量退出贫困县名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放在了首位,可见脱贫攻坚对于喜德县的重大意义。
五年来,喜德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底,全县13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16553户7148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高质量退出贫困县行列,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吴照华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喜德县委紧紧锁定脱贫攻坚总目标和年度任务,迅速形成“三级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局面。始终把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撤县核心指标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牢牢把握“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以村、户、人为精准施策,以“户、人”为工作细胞打仗,研究“战时”政策,下足“绣花”功夫有机农业发展在哪里,确保贫困户“一多六有”、贫困村“一低七有”、乡镇“三有”全部实现。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比2014年增长3倍多,为贫困户建设安全屋15839栋,1655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平安家园梦”,所有贫困家庭和贫困儿童都实现了就近就医、就近上学。
去年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宣布喜德县退出贫困县名单,标志着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消除。2019年、2020年,喜德在省级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良好”。国务院扶贫办将喜德县及喜德县中坝村确定为首批国家扶贫交流基地和扶贫督查点。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喜德县确定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过渡性定点观察县之一,同时将喜德县确定为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
机遇与挑战并存
精准绘就喜德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喜德转型、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机遇期,是喜德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
在分析机遇与挑战时,吴照华认为,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国家、省州不断释放一系列政策、改革、发展红利,喜德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型期有政策倾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交通发展态势良好,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机遇有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民族文化优势明显。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备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同时,吴照华也毫不犹豫地表示,喜德还面临着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压力大,县域综合实力弱,工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项目带动发展动力不足,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涣散,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跟不上发展需要,发展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还存在差距,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存在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蓝图才能变成现实。吴照华提出,要准确锁定目标任务,抓住重点、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全力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擦亮“彝族之乡”金字招牌
奋力谱写西德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非常关键、潜力巨大的五年。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喜德县将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民生达到新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达到新高度。
对于脱贫攻坚不到一年的喜德县来说,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全力做好衔接、巩固拓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基础上,持续跟进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自发搬迁等后续帮扶,持续推进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确保各项工作没有空白;严格落实“四个不搬迁”要求,更加注重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保护好、发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确保不再返贫;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州关于乡村振兴有关政策,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有机农业发展在哪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开发为重点、项目引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不断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引领,稳步推进深化改革;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随着具体举措一项项出台、一项项落地,喜德这个“彝族之乡”必将更加光彩夺目、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