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多抗霉素、、多抗霉素、宝良、宝莲、多抗霉素等。
化学名:肽类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为①和②
理化性质:多抗霉素是由A至N等14个不同系列的混合物,属肽类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我国多抗霉素是金黄色链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含量为84%,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08℃。日本称之为多抗霉素,是金黄色链霉菌Asu变种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B。纯品为无定形晶体,分解温度在160℃以上。原药中含多抗霉素B为22%~25%,为浅棕色粉末,密度0.10~0.20,分解温度149~153℃,pH值2.5~4.5,水分含量小于3%,大于149μm的细度小于25%。多抗霉素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线稳定,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常温下可稳定保存3年以上。
毒性:原药小鼠、大鼠口服LD50大于/kg,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鼠急性吸入LC50>10mg/L。对兔皮肤、眼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引起过敏反应。对大白鼩雌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2943,/kg·d,小鼠雌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6372,/kg·d。对鲤鱼的TLm(48h)在40mg/L以上,对水虱的TLm(3h)在40mg/L以上,对蜜蜂低毒。ADI为15mg/kg。
主要剂型:1.5%、2%、3%、10%可湿性粉剂,1%、3%水剂。
作用机理:多抗菌素主要干扰细菌细胞壁中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受阻而导致病菌死亡。芽管和菌丝与药剂接触后,局部肿胀、破裂,溢出细胞内容物,不能正常发育而导致死亡。
作用特点:多抗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安全的农药有机病虫害防治,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特种作物、果蔬等重要病害的防治。
适用作物:小麦、烟草、黄瓜、甜瓜、人参、甜菜、水稻、苹果、梨、草莓、葡萄等作物。
防治对象:白粉病、褐斑病、霜霉病、枯萎病、黑斑病、褐斑病、纹枯病、早落叶病、立枯病、黑斑病、茶树饼病、梨黑斑病、灰霉病。对猝倒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茎枯病等病害有极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小麦锈病、赤霉病等作物病害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既能治病,又能刺激植物生长。
使用技术
1、防治人参、西洋参、三七黑斑病:用200mg/L多抗霉素溶液浸泡1小时,在人参幼苗初发、展叶初期开始喷药。可用3%多抗霉素水溶液稀释6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视发病情况喷5~8次,每次大雨后重新喷药。
叶斑病
2、防治苹果褐斑病:开花前可用3%多抗霉素水溶液800-1000倍稀释进行叶面喷施,作为保护性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200-1500倍稀释进行喷施,约隔10天后再喷一次。发病严重时,可增加用药倍数和次数,对防治苹果褐斑病也十分有效。
草莓灰霉病
3、草莓灰霉病的防治:草莓进入开花期时,要定点观察,当病果率达1%时,可用3%多抗霉素水稀释500倍,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4、草莓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可用3%多抗霉素800倍稀释水剂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
梨黑星病
5、梨树黑斑病防治:在梨树萌芽前,生长期喷药保护幼叶和果实,一般在开花前第一次喷药用3%多抗霉素稀释800-1000倍,以后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有机病虫害防治,连续喷药4-6次。
番茄灰霉病
6、防治苹果核腐烂病:开花前喷药一次。可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800~1000倍稀释等药剂。
7、防治黄瓜灰霉病、霜霉病:发病初期就开始用药。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400~800倍。
8、防治番茄灰霉病、晚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300~400倍,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
9、防治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300倍,喷2次,每次间隔10天。
10、烟草赤斑病防治:在发生零星发生时开始喷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稀释,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11、小麦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200~300倍,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
12、防治水稻猝倒病:水稻幼苗一叶一心后用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300倍,分2次喷雾,每次间隔7~10天。
13、蔬菜苗期猝倒病防治:育苗期间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进行土壤消毒。14、瓜类枯萎病防治:枯萎病发病初期,可用1.5%多抗霉素水剂300倍稀释进行灌根,视情况重复灌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