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手机版 购物车(0) 您好,欢迎来到月财生态网!
月财产品直达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新闻 国际前沿 农业补贴 技术研究 名人访谈 创业故事 有机百科 商业机会 专家互动 综合商情 企业动态 有机文库

英格堡:田园牧歌中的瑞士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来源:月财生态  作者:月财   2024-08-16 阅读:215

埃姆斯特的“看得见的奶酪工厂”位于恩格尔贝格修道院内,他的生计与这座上瓦尔登州小镇的两大支柱产业息息相关:旅游业和农业。他每天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牛奶,制作奶酪,然后卖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埃姆斯特也完成了从农民到企业家的“转型”。

“瑞士一直把农业作为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农业本身,而是和很多其他事物一起发展,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体系。”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夏菲说。

恩格尔贝格,这个人口刚刚超过4300人的小镇,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瑞士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与现代化生产方式、人类素质的提高、生态保护以及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①农夫罗伯特正在操作手推式割草机

②英格堡的农场大多位于山坡上

③借助现代化设备,小女孩可以完成很多农活

④“看得见的奶酪工厂”是瑞士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

高度机械化:价值480万元的农场

罗伯特的农场坐落在山腰,在这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两层坡顶农场里,他饲养了60只羊和20头奶牛。与养殖规模相符的是,罗伯特还拥有分布在山坡上的10万平方米草地。

天气晴朗时,罗伯特会把牛羊赶到牧场吃草,下午4点左右,随着他一声长哨,牛羊便会沿着两边被弱电电线围起来的通道,有序地返回农场。

由于牲畜数量众多,且农场位于斜坡上,“单靠人力是无法把农场经营好的,必须依靠割草机、收草机、挤奶机等10多台设备。”罗伯特说。

一台动力强劲、抓地力极强的割草机可以顺利地将山坡上的成熟草丛割掉;然后,一台收割机可以将割下的草丛收集到货箱中,运回农场;接着,一台安装在农场顶部的起重机将草丛压实,并吊到1300立方米的干草筒仓中;在挤奶时,高科技设备还可以同时“照顾”牛羊……

依靠这些得心应手的现代化“帮手”,罗伯特和他的妻子、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天的农场工作。

“农场的建设和购买各种设备大约需要花费70万瑞士法郎(约合476万元人民币)。”罗伯特说,正是依靠这些现代化的机器,农场上每头奶牛每年可以产出6000升牛奶,每只羊每年可以产出700升羊奶。

瑞士国土面积狭小,山区几乎占国土面积的70%,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瑞士政府一直致力于将农业发展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并通过提供购置农机优惠贷款、农机用油补贴等扶持措施,支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

“30年前,瑞士农民农场规模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清扫、收草、搬运草等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一个农场一般只能饲养6只羊、15头牛。”瑞士联邦环境局副局长约瑟夫·赫斯说,由于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瑞士农民农场不仅规模扩大了10倍,牛奶、羊奶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瑞士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瑞士农场数量从1996年的79479个下降到2011年的57617个;面积少于5公顷的农场占比从1996年的24%下降到2011年的16.2%,面积超过20公顷的农场占比则从1996年的21.8%上升到2011年的35.8%。

高素质劳动力:农民拥有硕士学位并不罕见

在农场管理中,有一项任务对罗伯特来说特别重要——运用会计知识记好账。

瑞士农业公司_瑞士农业分布图_瑞士智慧农业

“农场每年能获得大约5万瑞士法郎(约合34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罗伯特说。领取这笔补贴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本月度支出账簿,“上面必须详细记录我在购买和维护农机、燃料使用等方面的支出情况”。

事实上,要经营好一个农场,罗伯特还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比如驾驶和修理现代化机械、生态放牧、生产和销售等。“在瑞士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我拥有的文凭相当于硕士学位。”罗伯特说瑞士智慧农业,包括会计在内的所有知识都必须通过,才能获得“硕士”文凭。

目前,瑞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0%-80%。“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家庭传承的技能已经不足以进行农业生产,因此瑞士农民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约瑟夫·赫斯说。

“一般来说,英格堡的农民在从事农业前,都会在上瓦尔登州的农业学校学习一年,课程包括基础种植、农牧业、会计、机器操作等,学费大约为5000瑞士法郎(约合3.4万元人民币),其中约1000瑞士法郎(约合6800元人民币)由学生自费,其余由政府补贴。”约瑟夫说,农民完成学业后,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继续深造,“深造的内容一般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次培训费用大约为500瑞士法郎(约合3400元人民币)。”

瑞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农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瑞士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农民教育培训咨询机构,并将农业教育分为高等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三个层次。这些任务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两所联邦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农业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六所研究站(实用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研究;各州都有自己的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有齐全、先进的教学设施,如葡萄酒酿造专业有葡萄园、小酒厂和各类检测设备,配备多种世界名酒供学生品尝、鉴定。

同时,瑞士的农业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生产中所需要的技能均在学校传授,学生所学内容可直接应用于实践。

优质产品:一升有机牛奶可卖5.1元

“我主要生产有机牛奶,因为它的价值更高。”罗伯特说,一升有机牛奶能卖到0.75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5.1元);用化肥喂养的奶牛产出的牛奶每升只能卖到0.55至0.65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7至4.4元)。

对于罗伯特年产12万升牛奶的农场来说,选择生产有机牛奶无疑划算得多——有机产品能让他增加1万多瑞士法郎(约合6.8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牛奶是瑞士最主要的畜牧产品,占农业产值的1/4。为保证产品高品质,瑞士在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规定——建立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鲜奶生产到牛奶品质,都有联邦政府兽医官负责,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并且制定了高于欧盟规定的卫生指标。

其中,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无疑是瑞士保证农业质量的重中之重。

“我们从事畜牧业已有几百年历史瑞士智慧农业,因此非常清楚环境能够承受的总体发展量。”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夏菲介绍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瑞士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包括限制养分输入土壤,农药、除草剂必须指定使用;饲养者必须严格控制饲养密度。比如奶牛养殖必须保证奶牛有充足的室外牧场和圈舍等配套设施,避免过度放牧;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与此相匹配,瑞士联邦政府还对执行这些规定的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偿或补贴。

通过采取禁止与鼓励双管齐下的政策,瑞士生态有机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农场面积由1996年的5.46万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11.62万公顷,有机农产品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英格堡农场主埃姆斯特打造的“可视化奶酪工厂”,与英格堡修道院共同构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修道院内收藏着瑞士最大的管风琴;玻璃幕墙包围的奶酪工厂,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奶酪的制作过程,品尝传统的瑞士奶酪火锅。

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一体化,瑞士联邦政府呼吁农民不仅仅是从事农活,还要成为企业家。

英格堡旅游局局长弗雷德里克·菲塞尼希介绍,英格堡的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后,一些农民开始开办酒店、餐馆,一些农民开办工厂,生产旅游相关的特色产品,还有一些农民在农闲时节在旅游公司打工……

在风景如画的英格堡布鲁尼风景区,夏季,绿油油的草地既是当地农民的牧场,也是旅游景点;冬季,白雪覆盖的牧场既是滑雪场地,也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资本”。

“农民们夏天住在山脚下,冬天搬到山上,为游客提供滑雪教练、餐饮等服务。”布鲁尼缆车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库恩说。而且,冬季是布鲁尼景区的旺季,滑雪深受游客喜爱。“每年冬季,我们会雇佣约20名农民,协助进行雪上救援、缆车运营等工作,每小时至少支付给他们20瑞士法郎(约合136元人民币)。”

“农民不仅可以通过为布鲁尼缆车公司打工直接获得收入,还可以从缆车公司的发展中间接获益。”弗雷德里克·菲塞尼奇说,在布鲁尼山拥有土地的农民结成联盟,将土地租给缆车公司,租金份额按照农民拥有的牛只数量计算。可以说,“整个景区的发展和规划都和农民息息相关。”

事实上,瑞士农业不仅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而且与工业密不可分。

“瑞士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农户直接把初级产品拿到加工厂销售,一种是农户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后再销售。”约瑟夫·赫斯说,在瑞士,规模较大的农场都有自己的加工公司,比如乳制品加工厂、果汁厂、蔬菜加工保鲜厂等,一些加工公司除了加工自己的产品外,还带动周边较小的农户发展生产。

农民、酒店老板、企业工人、企业主……在瑞士,得益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一个农民可以“身兼数职”。这种融合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也激发了农民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拥有了更多可能。

高度融合:“农民”多重收入

■采访笔记

那座山、那个人、那头牛

瑞士地处山地,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脉两大山脉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平均海拔约1350米。

山脉虽然一度阻碍了瑞士的发展,但也赋予了瑞士无价的财富。

山脉赋予了瑞士丰富的水资源,莱茵河等多条河流均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滋养了土地、保护了农业,还催生了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产业。

山脉赋予了瑞士茂盛的植被,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茂密的森林不仅保护着人们的家园,还美化了这片土地,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

在与山岳的互动中,瑞士人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创造性适应”。

瑞士农民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三四层楼的房屋充满传统风格,不仅红瓦、尖顶阁楼窗户,底层还依山而建有车库,铺满具有自然坡度的草坪,与蓝天白云、雪山绿草相映成趣。

瑞士农民的牧场大多位于山区、坡地上。从高处往下看,连绵的草地被一条条绳索分成各种不规则的地块,浅色的是放牧地,深色的是育肥地,而那些带有黄色圆点、隐约能听到“叮咚”牛铃声的草地则是放牧地。“轮牧”不仅保证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保护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山水资源。

瑞士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都坐落在山区。雀巢“甘耶”巧克力生产车间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布洛格小镇,农舍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企业周围,企业旁边的“巧克力博物馆”是瑞士接待游客量第二大的博物馆。

瑞士的山、人和牛,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态和谐共存的协奏曲。因此,采访中听到的一些话,充满诗意:

“对于恩格尔贝格的人们来说,旅游业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在旅游业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甘耶巧克力工厂周边的农户一直都能分享到企业的成长,所以有些农户三代以来一直为工厂提供优质牛奶。”

打赏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月财生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