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要切实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但部分中小学存在校长分餐制度不健全、效果不佳的问题。有的校长很少和他们一起吃饭食品安全,有的校长一个学期甚至没有和他们一起吃饭一次;有的学校安排教师、食堂员工陪校长吃饭,并代校长填写虚假陪餐记录,以应对上级检查;虽然有的校长去食堂吃饭,但他没有和学生一起吃饭。他只顾吃,不检查,三心二意。
我国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善,但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校园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不熟悉、不了解、不执行。有的地方甚至我行我素,制定自己的试点政策;一些学校食堂屡次采购劣质食品。食品原料以及不提倡和禁止的食品;一些学校未严格落实准入、考核和退出机制,长期允许“问题企业”承包经营学校食堂。这些现象为滋生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土壤。
校园食品安全是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顿饭、一道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确保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始终保持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整顿高压态势。正如一位家长所说:“为了保证孩子吃得安全,上级每天检查都不嫌多。”
人民有话要说,政府有事要做。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整合多方力量深入校园检查,狠抓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学校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重点发现责任缺失、监管不到位、制度失灵等问题。把握当前形势,发挥强有力威慑作用,严格督促整改。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校园食品安全不仅仅限于食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规定,制定中小学食堂、超市禁用食品清单,让基层有章可循,全面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隐患。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作者为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