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云兴表示,大疆用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深圳力量,也向世界提供中国先进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飞”杀虫剂降本增效
广州增城被誉为“荔枝之乡”。每年端午节前后,都有大量的荔枝从这里运往全国。
几年前,大学毕业生何志杰从父亲手中接手了一块600亩的荔枝园。从金融业转向果园管理后,何志杰面临两个棘手问题:不知道如何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农药工难找,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
特别是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华南地区经常出现持续大范围的降水,俗称“龙船水”。持续降雨导致荔枝霜霉病、炭疽病暴发。因此,每年“端船水”到来时,很多荔枝种植户都会为如何在短时间内雇佣大量人力施药而烦恼。
“以前,人工喷洒需要9个工人、4天时间才能完成。每年这个时候,广州的天气都非常不稳定,喷洒的窗口期很短。这里的山坡也很陡,人工喷洒晚上不安全,所以有时要花很多钱。 何志杰说,2021年3月,他无意中看到了大疆的农业植保无人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成为了第一个使用的人。植物保护当地荔枝种植界无人机第一人。
“使用植保无人机后,只要一名飞行员配合一名地勤人员瑞士智慧农业,一天半就能完成作业。”何志杰算了一笔账。过去,他的荔枝园一年的病虫害防治费用在40万元以上。元。使用植保无人机后,节省的人工成本和用药成本高达30万元。不仅如此,由于无人机可以覆盖整个花园,防治效果良好,荔枝果实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以前,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家乡务农,因为不想像父辈一样重复高强度、低价值的劳动。但无人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技术。”果园管理的内容,让我们知青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何志杰说道。
科技正在重塑农业生产,让越来越多像何志杰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务农,努力成为新农民。
农药化肥“双减”精准助力农民
“从农田测绘、植保作业到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农业无人机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作业质量好、成本低、适应性强。最新设备可实现作业效率是传统农业无人机的80-120倍。” ”大疆农业负责人表示,通过使用电动无人机替代传统燃油农机,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例如,在农田管理中,农用无人机的应用与人工作业相比,每亩可节水29升;无人机精准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的碳足迹。
以推动农药化肥“双减”为例。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过程会向土壤和水体释放大量农药、化肥等,造成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与人工背负式和地面机械作业相比,农用无人机可提高农药利用率10%以上。同时,大疆研发的多光谱无人机还可以采集农田农作物的高清图像,并通过大疆智能云平台生成AI处方图,指导无人机精准变量喷洒施肥,提高农药利用率和肥料,维护农田土壤。健康和增强的土壤固碳能力。
“2012年前后,大疆开始探索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电力、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并投入研发力度开发农业植保机械。我们发现只有开发成套设备才能真正改变农业解决方案已经准备好了。”大疆植保无人机负责人表示,大疆从2014年开始投入植保无人机的研发,并于次年推出了首款整机植保无人机MG-1。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创新,大疆创新现已形成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多层次的农业植保和精准农业解决方案。
近年来,高温、干旱、农业病虫害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全球粮食供应。大疆农用无人机能够突破地形限制,有效抵御自然风险,预防病虫害爆发,减少农作物损失,在全球粮食作物的生产和管理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大疆创新还积极推动无人机在经济作物生产领域的应用。
国内,大疆植保无人机应用于果树、田间、茶园等,全国多个主要果树产区均实现了无人机规模化应用,覆盖糖橙、禾果等20余种水果。广西的柑橘。产区包括江西脐橙产区、广东荔枝、龙眼产区、海南芒果、火龙果产区等。截至2022年底,大疆无人机覆盖果树面积超过3200万亩。
在海外,大疆农用无人机被用于油棕、龙舌兰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经过十年深耕,大疆农业的足迹已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台,累计经营面积超过30亿亩,惠及亿万农业从业者。 2022年,大疆农业无人机单年作业面积将突破13亿亩,播种面积突破2亿亩,为农业转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深圳装备“武装”世界
立足中国后瑞士智慧农业,大疆创新积极探索农用无人机的全球推广,并于2016年向日本出口了第一台农用无人机。很快,大疆农用无人机凭借高效的解决方案和可靠稳定的设备性能,迅速打开海外市场。
从2020年开始,大疆农业将业务重点瞄准海外市场,将中国市场五六年积累的经验成功复制到海外。
瑞士拥有超过14000公顷的葡萄种植面积,每年生产约1亿升葡萄酒。当地葡萄种植者总收入超过38亿欧元。但陡峭的山脉和葡萄园梯田使得瑞士葡萄园无法使用机械操作。大多数园艺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这大大增加了成本。 2020年,当地葡萄园开始引进大疆农用无人机进行管理作业。这不仅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葡萄园的原生态,也成为当地葡萄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尝试。据悉,这也是中国智能农业装备首次进入瑞士农业生产领域。
南非作为全球主要的食糖生产国,甘蔗种植面积达38万公顷,是南非第三大农作物。由于地形等因素,大型飞机执行植保作业,导致甘蔗田周边大面积空置,影响单产和土地利用。 2019年,大疆植保无人机获得南非政府颁发的首张喷洒许可证,帮助甘蔗园实现植保作业100%覆盖,有效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为甘蔗农带来25%的额外收入。
截至目前,大疆植保无人机已运营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规模化应用,覆盖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咖啡、茶叶、柑橘等,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
大疆创新的创新实践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认可。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云兴表示,现代农业种植越来越自动化、机械化。大疆创新看到市场机遇,开发出高科技产品,引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欢迎。欢迎国内外市场。以技术创新驱动,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急需提高、环境保护等传统农业的痛点和难点,为乡村振兴贡献深圳力量,提供中国先进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到世界。
新闻+
解说:科技助力农业书写深圳故事
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大疆植保无人机凭借载重量大、穿透力强、精准度高、降低成本、易用等优势,在全国多个主要水果产区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果农使用无人机进行作业后,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我国果树种植行业机械化普及率仍不高,飞防植保市场仍有大量有待开发。为此,国家实施果园机械化政策,鼓励和推广使用各种现代化机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低碳生产。
大疆农业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新的视角重塑农业生产力,助力农业转型。通过持续提供更好的无人机,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帮助他们提效增产,让他们的劳动更加高效。变得更有价值,实现“让农业更简单,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大疆创新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贡献还在于,致力于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的管理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可能和新的社会需求。 ,新的社会价值,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持续减少农业生产的浪费和损失,以更加和谐、环保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为绿色地球做出更多贡献。
大疆的故事是“深圳故事会”之一。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这种故事没有结局,永远是“未完待续”。人们期待下一集更加精彩。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