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清淡、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日本料理也被称为“水料理”,普遍少油、少盐、少调味品,其饮食原则是尽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国人的爆炒、炸煎、烤制等方式,不仅容易破坏食物营养,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高温时的食物褐变会造成糖化反应,释放自由基。
当自由基过多时就会“攻击”细胞 ,破坏 DNA、蛋白质等物质,加速细胞衰老死亡,增加疾病、早衰风险;
同时还可能会有一些致癌物如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产生。
偏爱喝茶
吃的都很少
相比我国喜欢大碗、大盘盛装食物,日本人吃饭时会将各式各样的菜用小碟子装,而加在一起的总量并不多,且他们大都有吃八分饱的习惯。
吃得少热量就少,热量摄入少了,消化器官的负担就小,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降低。
而且研究表明,人体细胞在失去热量时会自然地进入保存模式,专注于细胞再生和 DNA 修复。
众所周知,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和过度饱食有关。
日本人很少吃“红肉” 2019年2月14日据参考消息《日本人过百岁的九大饮食秘密》一文中报道:公元12世纪,日本禁止食用肉类,肉类只被当作一种药物。到了19世纪,明治天皇下令国民每天食用牛肉,日本人才将肉类作为普通食材看待。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认为肉类会污染血液。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肉类才真正走上家家户户餐桌。但值得一提的是,少量食用肉类使日本人的脑卒中概率大大降低。
而且日本人喜欢吃鱼,尤其是深海鱼类——数据显示,日本人每年人均吃鱼量高达 100 多公斤,超过了大米的食用量。
而《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吃深海鱼的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梗、中风等)和死亡风险。
每天要吃30种食材
日本厚生劳动省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倡导民众一天尽量吃30种食材(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营养才全面。
此后,30种食材这个概念在日本传播得非常广,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当然本意是希望大家能摄取丰富的食材,避免偏食或者长期只吃少量食材的坏习惯。 爱吃豆制品
日本政府对自来水的检测非常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