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学保健专家:
水是人体第一大必需营养素
蛋白质、维生素……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营养素,可鲜为人知的是,水在人体六大必需营养素中高居首位,因此,健康饮水是每个人每天,甚至一生最重要的事。
当我们身体缺水48小时,肾的皮质和髓质的水通道蛋白增加2倍以上。一些疾病.例如充血性心衰、肝硬化等,都发现水的通道蛋白出现变化。
缺水量为体重的百分比
症状
0
—
1%
口渴
2%
渴感增加,食欲丧失,不适
3%
烦躁,血量减少
4%
恶心,生理活动减缓
5%
表情淡漠,四肢刺痛
6%
体温和脉搏增加
7%
头疼,智力障碍
8%
头昏眼花,呼吸急促
9%
虚弱,精神混乱
10%
肌肉痉挛,呓语
11%
由于血容量降低循环不畅,肾脏受损
感到口渴时再喝水,其实已经是“被动饮水”,长此以往,人体就会一直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
长期缺水后的身体危害
1.大脑缺水——变笨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大脑在缺水状态下会出现萎缩现象。大脑消耗的能量极大,为满足其氧供,身体中大约20%的血液会流向大脑。
机体缺水时,为了维持血液循环,脑细胞可能会脱水,导致大脑萎缩。若长期或严重缺水,则有可能损伤认知能力!
2.呼吸系统缺水——鼻干、嘴唇干
干燥的冬季,最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空气干燥,缺乏水分滋养,人们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咙燥痒等现象,再加上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的话,就更严重了。
3.泌尿系统缺水——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侵入产生的炎症反应,正常人的尿道末端都有细菌,喝水少会使尿液浓缩导致小便次数减少,从而达不到冲洗尿道口作用,不能将细菌冲走;
憋尿可使尿道末端细菌向上蔓延,而减少运动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等,这样细菌就变得有机可乘,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现阶段,把水喝好,就是最好的防护
中国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说:“最有效的药物,就是人的免疫力。”
为什么医生总是建议:提高免疫力,切记多喝水
英国科学家已证实,每天喝2升水的人,免疫系统比一般人强60%。
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地方卫健委等机构发布的“防治感染的饮食指南”中,也多次提到要保证每天1500ml~2000ml的饮水量,多次少量,有效饮水。
张文宏教授在接受留学生网络咨询的时候,也说过:(面对新冠疫情),多喝水真的有用,喝得多、排得多,再多喝些牛奶、吃些鸡蛋,休息好,80%的轻症不用去医院,都可以熬过去的。
人体内储留过多的水或失水过多,都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一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水平衡状态和抗利尿激素可通过调节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聚合免疫球蛋白受体,进而影响肾脏粘膜的免疫能力。
水与肺的关系
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但在体内缺水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力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血黏度增高,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多饮水保持喉咙一直湿润,能更好地帮助痰液(病毒)排出。
另外,口眼鼻等部位内壁覆盖着黏膜,黏膜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这些器官内壁由黏液保持其表面湿润,是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机体自身口眼鼻部位粘膜组织液的分泌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疫情期间饮水须知
遵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饮水量为每日1700毫升,疫情期间不低于2000毫升的天然水。
喝有营养的水,比如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白开水等;尽可能比平常多喝一点水,让身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
包装水最好短时间内喝完,有空气进入后请烧开再喝。
喝饮水机上的桶装水时,疫情期间只喝热水口的出水(保证出水是高温消毒过的),关闭冷水出口。
保温瓶储水要趁热加盖储存,防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