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天打下健康的基础,整年的健康都不用愁!
不过,虽然春季养生很重要,但也并不复杂,只要你守住这几个禁忌不犯,就已经成功一半啦!
春季养生别做这7件事
一:衣服别脱得太“快”
春季气温刚刚回升,但时有反复,而且昼夜温差较大,正是“乱穿衣”的时候。
此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脱了棉服就冷,稍微活动一下就热的尴尬时刻。
其实,在春季,大家出门时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这样就能有效应对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而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而并非是让大家穿着冬装不更换,因为,捂过头了同样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二:运动量别过大
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做些舒缓的户外运动,养好阳气,提高一年的免疫力。
但此时切忌运动量过大。
因为,经历了一个冬天蛰伏,很多人长期不运动,如果此时活动量过大,容易受伤。
此外,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
如遇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三:吃得别重口
春季人体阳气渐旺,应选择甘平或甘温的食物和药物来补益阳气﹑健脾和胃,并适当吃一些具有升发、疏理肝气的食物。
过酸过辣的食物最好少吃,因为,酸味入肝,摄入过多会导致肝气过旺,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过辣的食物同样会损伤阳气。
此时,如果大家对食物的口味有较高要求,不妨使用适量的辛味食材替代辣椒来为菜肴调味。
如韭菜、香菜、葱、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别一上火就吃药
有不少人到了这个季节容易喉咙痛、长溃疡,就病急乱投医,自己先胡乱吃了一堆的清热解毒药。
但是,春季正是阳气生长的时候,若用错了药,无异于在小火苗上浇一盆冷水,对健康之人不利,对得病的人更是雪上加霜。
劝大家出现不适症状后,赶紧去看看,别自己瞎折腾了,不然病情越来越严重。
五: 不发脾气
春天是肝木升发、肝气舒畅的季节。
但是,有些人的肝气太过舒畅, 反而会导致肝火上亢,出现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其实,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调理情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
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六:别睡得太多
怎么睡都不够,白天总犯困,春季有不少人犯了春困。但春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尚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反应。
如果仅仅只是靠睡来解决,恐怕越睡越不清醒!
建议每日中午午休半个小时,有条件者,可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以解除春困倦意。
七:别等渴了再喝水
研究发现。当体内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时,并没有明显地感到口渴,但身体的功能也已经受到影响。感到“口渴”时其实已经是身体发出急切需要水的信号了。
春天是一个天气相对干燥多风的季节。应该多喝水。不过很多的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往往不太关注正确的喝水方法。只是习惯于在口渴时才喝水。这种习惯其实是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伤害的。要懂得喝水的方法才能利于养生和健康。
所以,平时就要注意补充水分,少量多次,每次100 - 200毫升,千万不要等渴了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