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一旦发生异常,便会造成身体各个部位出现问题。从头伤到脚!
医生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作为‘发动机’,血液就相当于‘燃油’,血管就是‘输送管道’。可以说,血管越年轻,健康越有保障。”
人体内血管众多,有数据显示,人体血管总共约有250万亿根,总长10万多公里,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半。如果按结构分类,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些血管运送着含有养分和氧气的血液,滋养着人体每一个细胞的同时,也会在身体的众多部位存在发生病变的可能,导致相关的疾病。
“血管不好,从头伤到脚。”医生举例,如果血液流动不通畅,会造成心脏血管、颈部血管、下肢动脉等堵塞;血管长“包”,会出现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血液不流通、积血,会引发静脉血管出现血栓等问题。
“有的人慢跑或者散步之后,发现腿会疼,但休息一会就好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运动过度或上了年纪造成的。其实,运动后的下肢疼痛、麻木,也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医生表示,下肢血管堵塞、血管狭窄、血管硬化、血管斑块等都可能导致出现以上症状。
心血管内科教授杨天伦说过:血管年轻,是人长寿的标志。血管软,寿命长;血管硬,寿命短。
在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看来,心血管疾病就是一个“堰塞湖”,“前缺防,后缺管,得了心梗救治晚。”一边是带病生存的人越来越多,用很高的成本,比如很贵的支架、起搏器、药物来维持一些患病群体,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进入到这个“湖”里。
一步自检血管寿命,以下12项中,你符合几项?
1.最近情绪压抑;
2.过于较真;
3.爱吃方便食品及饼干、点心;
4.偏食肉类;
5.缺少体育锻炼;
6.每天吸烟支数乘以烟龄,超过400;
7.爬楼梯时胸痛;
8.手足发凉、麻痹;
9.经常丢三落四;
10.血压高;
11.胆固醇或血糖值高;
12.亲属中有人死于脑卒中、心脏病。
符合其中的0~4项,血管年龄尚属正常;符合5~7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10岁;符合8~12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
俗话说,人与脉同寿。血管越"年轻",血栓形成的机率就越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就越低。
【注:以上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实际血管健康状况,以医生诊断为准。】
预防血栓,少吃这4种"血栓加速器"
一:高胆固醇食物
胆固醇含量每天的摄取量,应该控制在三百毫克以下,并且少吃一些蛋类以及动物的内脏,多吃了之后并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二:高盐食物
高盐、腌制食品,过量食用,就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液循环,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安全。
三:高脂肪
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和血管堵塞,导致血流减慢,最终导致心梗的出现!另外,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肥胖,从而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高糖食物
人体摄取的一些糖被用于能量的消耗,但是糖分过量,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导致体内脂肪堆积。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斑块。当斑块"游走"在人体血管,将随时导致梗塞突发。
水是最好的“良药”~多喝水有助稀释血液
长期的身体缺水会增高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人容易感觉到恶心、头晕、心悸,易引发要命心脑血管疾病。
有医生表示:在夏季,人体排汗多,若饮水不足,则易因缺水引起血容量不足,进一步导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梗,严重的可致猝死。
例如,有些人因为专注于工作、娱乐忽视了喝水;或为避免排尿故意不喝水;或过于劳累、出汗过多未能及时补水,再加上情绪激动等应激因素,会令危机四伏。
尤其是,在炎热天气进行户外活动时,若不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份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塞。
著名睡眠医学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郭兮恒教授介绍:
清晨的第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唤醒你的身体,告诉你新的一天要开始了。
人体在夜晚睡觉的时候,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后人体会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的状态。一个晚上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 450 毫升,晨起喝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
早上的这杯水,大家都知道要喝,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和起床后喝的第一杯水相比,还有一杯水更加重要,就是晚上睡前的这杯!
人熟睡会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提高。睡前喝杯水,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梗、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就是与其等到缺水的时候再补,不如提前补足,让缺水的情况不发生。
所以说,心脏功能欠佳、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等;或者,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人,都要注意水杯不离手,时常喝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