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经过多年临床科学研究:长期缺水会造成身体内环境酸碱失去平衡,酸性环境会引起神经末梢发炎,后以疼痛的形式为大脑意识性思维获取,导致了局部区域的疼痛。
多数人都需要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结果会更糟。其实,这种情况下,当含有大量水分的血液在细胞周围循环时,水分会进入细胞内部,将细胞内部的酸性物质冲洗出来,这对于健康的身体而言,这是正常状态;医学上很多疾病都是我们无意识地进入脱水状态所致,身体缺水-正面临严重的健康危机。
为什么不渴也要喝水?
水分布在我们的血液、大脑、肌肉和骨骼中,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体最不可缺少的宏量营养素。机体水的缺乏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组织细胞营养物质的运送、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的再分配、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以及体温的均衡调节。
健康成人在失去了250-500ml的体液之后,身体会尽其所能地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水平衡。当大脑中枢收到血液变稠、细胞内液体容量减少、细胞轻度塌陷的信息后,启动“补水”神经冲动,从而产生口渴的感觉。
人在口渴状态时,大脑还会根据体内水需求的增加,发送信号给脑垂体,令其通过释放激素来命令肾脏从尿液中收回一些水分重新回到血液。与此同时,肾脏本身也会根据流经肾的血液中的钠浓度作出尿液浓缩、减少排出的反应。
这种情况若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增加肾功能受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由此可知,等口渴再喝水,极易造成身体脱水。因脱水而失去1%体重的液体时,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头疼、烦躁不安等情况。如果长期水的摄入量低,还会增加心脏问题、卒中、便秘、眼压升高、高血压、肾结石、胆结石、尿路感染和妊娠分娩等疾病的可能性。
口渴虽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但口渴感觉的产生比身体缺水滞后,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口渴反应迟钝,人在幼儿时期也不能正确表达口渴感觉。所以,不管是否口渴都应该定时喝水,尤其是沉浸式学习、工作的健康成人,应该随时对一天当中的口渴作出积极反应。
“对付”这么多缠人的疾病……水的作用功不可没
关节炎疼痛;关节软骨含水量很高,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在脱水状态下,软骨的“磨损”率会大大增加。软骨细胞的再生与“磨损剥离”的比率叫做关节效率指数。关节炎疼痛是局部缺水的另一种信号。
头痛;偏头痛似乎是体温在“热压力”下进行调节的表象。人们突然感到偏头痛,主要是因为缺水。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它是脱水症的表征,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这在年轻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持久、不断加重的脱水。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即由胃炎、十二指肠炎和烧心引起的疼痛,只需要增加饮水量就可以缓解。
痛风:痛风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沉积所产生的关节疾病。这种疾病和嘌呤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减少是息息相关的。
有研究表明,每天摄水量如果超过2500毫升,很多痛风发病的患者在7天之后关节疼痛和肿胀,就会慢慢消失。
其实饮水过少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危险因素,所以在生活中无论有没有痛风,多喝水都是好的。
不过要注意,水也不能喝太多,一天能喝2500毫升就已经很好了。
无论是痛风发作还是预防痛风,都应该喝水。
尿路结石: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志强提醒:人体最缺水,此时尿液会过分浓缩,易于形成结石。在此时喝水,补水防结石事半功倍。另外还要保证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3000ml,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中风:缺血性脑梗塞所致的中风占急性脑血管病的半数以上,尤以老年人为多,且常发生于夜间。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液变稠,极易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詹淑琴表示,不常饮水及夜尿增多的老人若能在睡前及半夜各饮一杯开水,可降低血黏度,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要注意睡前喝水别过量哦,睡前喝大量水,会增加起夜次数影响睡眠。
高血糖:《糖尿病护理》杂志刊登法国一项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以使高血糖或糖尿病危险降低36%。
因为喝水充足,可以使大脑向肝脏发出“产生更多葡萄糖”的指令。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