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地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只要一出门,免不了大汗淋漓,闷热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然而,高温带来的影响除了常见的中暑,还要警惕心血管疾病。
权威研究:温度越高,心血管更易崩溃
2022年3月,《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夏季温度越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越大。
医学界普遍认为,中风和心梗是猝死的重要元凶,而高温很容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心率加快,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为什么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汗液蒸发,血液黏稠、心脏等脏器血流量减少
高温下出汗也多,体内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会让血液变得黏稠,血栓也就容易出现,引发心肌梗死。
高温、高湿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过度贪凉,形成血栓
医生提醒;三个冷——冷空调、冷水澡、冷饮,在心血管医生眼里,是健康大忌。
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血液相对浓缩,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出现凝血,造成血管栓塞。此时一有冷水冷气等外界刺激,温差大,斑块易破裂,继而血栓形成,堵塞血管。
夏日护“心”,别等渴了才喝水
血液黏稠度增高主要是缺水引起,补水十分重要。医生提醒:夏天一定要多喝水,不渴也要喝,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但不能猛灌冰水,否则容易刺激血管收缩而发生危险。
因为人身体需要的第一营养成分是水。水是一种能够产生能量的滋养物,它同时负责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运输到人体细胞内。
当体内缺水1%时,人会感到口渴;
缺水2%时,你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
缺水4%时,人会感到乏力、迟钝和情绪不安,对压力的耐受性下降甚至还会感到恶心。
缺水10%以上时,人体器官就有可能遭到严重损害,从而危及生命。
大汗淋漓后,,这5种水要少喝
1、冰水
夏季室外气温高时,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后,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比如喝大量冰水、冲凉水澡等,血管会反射性收缩,令血压骤然升高,心肌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2、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喝多了会加重脱水症状,增加肾脏损伤风险。
3、啤酒
酒精是一种利尿剂,会增加尿量,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
此外,体温是由下丘脑调节的,酒精会减缓下丘脑的活动。如果身体觉得很热,酒精只会加重这种感觉,从而增加中暑风险。
4、咖啡或浓茶
咖啡和浓茶都含有脱水因子,不但不能补水,可能还会造成严重脱水。
5、纯水
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特别是从事剧烈运动时,人体通过排汗将大量热能及时散发掉,以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在机体大量排汗的同时,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钙、镁等。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人们一般会通过大量喝水来解渴。
专家表示,在大量出汗后,除了消耗水分外,还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电解质流失,而纯水、蒸馏水经过加工处理,缺乏矿物质。运动后选择大量喝纯净水,有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
高温天出汗过多,补水除了白开水,还可适当喝一点酸味饮品,如酸梅汤,它的主材是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的功效,可以收敛毛孔,避免汗出过多。
另外,绿豆汤、金银花茶、薄荷茶或薄荷柠檬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具有非常好的补液、生津、解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