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周泽江:从事有机事业,要保持自尊自信

2022-05-30 11:423090

《有机慢生活》: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主席周泽江先生。周老师您好!记得上次见您是在8月份,您刚过70周岁生日。很少见到70岁像您这样年轻的,所以就想问:您觉得这跟您从事有机方面的工作有关系吗?

周泽江:说有关还是有点关系。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我比较乐天派,到70岁这个年龄已经历很多痛苦和欢乐,但总体说来,我是个欢乐的人,但从事有机事业让我更欢乐;

第二,因为从事有机事业的人一般都比较有理想有理念,他们参与公益事情的各方面都是出于公心,所以跟这些人在一起,心情比较舒畅。

《有机慢生活》:当初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从事有机方面的相关工作?

周泽江:我读大学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3入学,1968年毕业。毕业后,我到地质队做了12年的队员,其中包括5年的钻探工人。到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又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搞到专业上来了,跑到环境保护部的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所正好是以生态为主,以农村农业的环境为主工作。进来以后没多久,就接触到生态农业。

而生态农业方面,中国在世界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得了很多联合国环境署的奖,这都跟我们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蛮有关系。这样一直到了1989年,我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同事突然在国际上了解到“有机农业”,实际上严格地说,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比较高级的类型。

如此,我们就很自然地从生态农业找到了有机农业。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很多国家的有机农业是从农业部门开始的,而中国的有机农业起步是从环境环保部门开始的。也就是说,一开始我们就是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角度去从事有机农业,而不是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

《有机慢生活》:我们都知道,您是IFOAM亚洲理事会的主席,去过非常多的国家和地区。那么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中,哪一个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周泽江:应该说,印象深刻的还挺多,比如说到欧洲。实际上,真正的起步应该是在欧洲,也做得最好;当然,北美也不错。比如我们到北美,看到世界第一个有机农场——罗德尔农场,四十年代至今七十余年,非但坚持下去,而且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的典范。人家开玩笑说,它是我们有机界的“麦加”,很多人都专程去参观考察学习。

但做得最好最丰富最精细的还是在欧洲,尤其在德国。所以,我们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看到过一些有机农场,有机畜牧养殖场,有机加工厂,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已经比较成熟。

他们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有了很多积累,再加上有些事情是跟从事事业的人的“认真劲”很有关系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不仅仅要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还包括他们的对待一件事情的认真态度。

到我们亚洲来看,中国有机面积最大,销售额最高;印度排名第二,哈萨克斯坦第三(截止2015年)。但在这些有机种植面积并不大的国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韩国。韩国虽然有机面积并不大,从事有机行业的人不多,但韩国人对于有机事业的执着,和他们那种“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最好”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韩莎林”组织,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联盟,消费者总计48万户,牵涉200万人口(截止2014年),世界都很少见这么大的消费人群,而且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合作,而且这不是一个暂时的临时性的组织,所以韩莎林得到了我们有机界的最高奖“一个地球奖”。(注:“韩莎林”在韩语中,意为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和平关系)

韩莎林合作社商店

还有,韩国人还有一种精神,他们想做成亚洲有机中心之一,其中有一个县怀山郡,虽然只有38,000人口,相当于中国一个镇,但他们竟然能够投入很多的资金和人力成立有机办,组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有机活动。

也就是我们2015年在淮山组织的世界有机大会,办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博览会,有机博览会很多中国人也都去看过,但外国的参观者毕竟还是少数,多数是韩国人,24天的展会总共有108万的参观者,世界上绝无仅有。

 所以,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我们中国也很好,但是还缺一点,就是要有人去不断奉献。韩国怀山郡是政府出面,而我们也有那么多的县州市省,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也组织了不少人去参观,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有机慢生活》:您觉得中国的有机企业跟企业之间到底是竞争关系多一点,还是合作的关系多一点?

 

周泽江: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趣,也确实到位。实际上,中国现在的有机产品,乃至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有机产品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1%不到,有机认证面积也占了耕地面积1%不到,因此我们的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很宽广。

 

现在有一些企业公司互相之间在“打架”,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我讲你不好,你讲我不好。实际上,现在根本远远还没有到激烈竞争的阶段,而是在发展阶段。

 

消费者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做呢?第一,我们大家要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有机行业;第二,在做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价格。一个是做真,一个是做成本价,价格要低下来,这两件事情做好,市场就宽了。市场一宽,不仅现在的公司,再加两三倍的公司,都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企业之间完全不能打架,现在正是齐心合力的时候,而不是分清你我的时候。

 

《有机慢生活》:您怎么看待未来中国有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周泽江:中国的有机大有发展前景,世界看好我们,但我们自己不能不看好自己。因为中国14亿人口,人均消费有机食品却只有三欧元不到,即20元不到。这跟世界稍微好一点的国家比起来差得较远,比如消费水平第十名的加拿大超过我们二三十倍。

 

所以,我们只要增加平均消费有机产品一个欧元,也就是七八块钱,那么世界整个曲线就会明显上涨。我们自己的市场这么快这么大,可以好好发展它,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现在是外国人想把他们的产品送到中国来,他们早就看到了中国市场。

 

总不至于我们的华为和小米手机卖不动,然后大家都去抢苹果。其实,我们的手机在很多方面不见得比苹果差,但只是大家心目中就是感觉外国的有机产品比中国好,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比他们差,甚至比他们好。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再者,我们还要有自尊,因为我们有机食品的前景十分宽广。不要太迷信外国的东西,说不定到有一天他们要迷信我们的!


来源:有机慢生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从山东农家子弟到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的实践与坚持之路
”从山东省黄县的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旱地农业之父”,山仑凭借“实践”与“坚持”,开辟出“旱地农业”的崭新天地。山仑的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今,山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让无数百姓受益。

2072025-04-30

2025 年山东乐陵土豆大王梁希森病逝,一生诠释逆天改命传奇
“农业大国连土豆都要看人脸色?但他始终坚信:“房地产不缺我一个,但土豆育种再等20年就晚了!”从乞丐到百亿富豪,从地产大亨到“土豆教父”,他像一粒深埋土中的种子,用半生蛰伏换来破土而出的光芒。

1732025-04-28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花牛苹果更牛?
如何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天水花牛“更牛”?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线上线下持续热销,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成为热频词。图为天水花牛苹果。

1242025-04-27

山东科学家薛其坤的辉煌人生:从考研三次到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璀璨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从山东走出的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刘振兴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332025-04-2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何选择休闲农业作为切入点?温铁军教授深度解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咬住省情福建只有半分田,资源紧张,所以我才说一定要搞清楚国情省情,一定要搞清楚区情县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

7002025-04-06

戴桂蕊:从湖南双峰到英国留学的农业机械与内燃机专家传奇人生
是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戴桂蕊学成归国,任湖南公路局机械工程师。民国37年(1948),兼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顾问。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戴桂蕊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请,任湖大工学院院长,进行内燃机水泵的研究。

6672025-03-15

第40个教师节致敬茶学泰斗:吴觉农与中国茶业的复兴之路
1988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曾推出中国茶界公认的十大茶学家。他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者之一。张天福(1910—2017),福建福州人,被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应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位杰出茶学家中,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是福建人。

7692025-03-14

纪念汪懋华院士: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创新的巨擘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离世,一生辉煌成就令人敬仰汪懋华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遗憾。让我们铭记汪懋华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继续为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7882025-03-13

现代农业专家:结合科学与实践推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真正的农业专家并非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是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是推动农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合作社、农技推广等方式,农业专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真正的农业专家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生态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6432025-03-10

宜昌农艺师梁遂权赴马拉维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梁遂权说:“三度援非,只为稻米更香、水果更甜,让所有人能够共享优质农产品。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梁遂权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第11期农业专家组工作。梁遂权从小成长在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的夷陵区,最熟悉的非柑橘类果树莫属。

749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