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农服模式我国都有,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发达国家的农业是高度分工和合作的机制。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种植业服务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多种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
1、政府付费的技术服务组织
如美国很多州立大学都规定了一定比例的教授或研发人员必须从事推广和技术服务。各个县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这些拿政府工资的人员主要工作是技术和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的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与研发机构的沟通等。当他们为农户提供服务时,不得收取费用。
2、纯技术服务公司
这些公司是市场化的,通过他们的培训、咨询、信息、方案、分析测定收取费用。如澳大利亚的PIVOT公司,帮助农户测定土壤、植株、肥料和灌溉水,提供施肥和灌溉方案。这种纯技术服务公司数量多,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质量高,是国外主要的服务形式。
3、产品生产企业或其代理商服务队伍
他们把服务成本计入产品的价格,不单独向客户收取技术服务费用。
几年前我参观了位于美国加州的加阳公司(加阳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北美洲肥料生产商)的一个技术服务站。服务站有植物营养肥料、病虫害专家十几人,服务周边100多万亩农田。服务站同时还是一个配肥站、农药和灌溉设备的供应站。他们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的条件是要求客户用服务站销售的农资产品。
这些服务模式相互补充,满足了农户的各种需求。
但不管是哪种模式下要成为技术服务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质。以美国为例,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参加PCA(植保经理)、CCA(作物营养经理)等培训班且考试合格后才能从业。大学的研发人员要从事推广工作必须获得相应职称,如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等。
由于农技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高,各种模式下的服务水平不相上下,农户选择服务模式更多考虑的是就近方便。
实际上国外的这些服务模式我国都有,只是服务效果不尽人意。政府付费的各级技术服务站推广站,面临人才缺乏、效率低下、专业水平低的问题。纯服务公司由于我们还没有养成为技术买单的习惯及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等原因而面临生存难题。农资生产企业或其代理商提供服务的模式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模式。销售产品的利益驱动带动了技术服务。
但目前很多农资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技术服务,而是将精力放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上。
目前我国农资产品严重过剩,大家在技术、价格、品牌、规模等领域激烈竞争。唯独技术服务的竞争还没有开始。未来谁在这个领域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用户,掌控了市场。
所以未来农技服务不是你想不想做,而是竞争迫使你必须去做的事情。
【我国农服技术人员奇缺,培训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是对农业有初心和情怀的人,从高中就立志这辈子要为农民做事,改变我国农业贫穷落后的面貌。实际上长久以来,我都一直要求自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长年累月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农业实践性很强,是典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业。
通过田间调研考察,我发现农民非常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站在我的专业角度讲,很多基本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知识都没有普及,而这些基本知识几十年前在国外就广泛应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普及这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宣传一些国外早已广泛应用的技术。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布置了大量的田间试验示范,举办了几百场科普知识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需要千千万万的农业技术人员,而目前这方面人才奇缺。仅限农资这块,我们不缺产品,不缺市场,但严重缺产品的科学用法,缺对作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和理解,缺基本的技术指导。
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示范和培训是传播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最佳方法。
我作为高校老师,已有丰富的讲课经验,又有理论和实践知识,所以我觉得我来搞培训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搞农技培训。
我认为我们的优势有几点。
一是长期从事专业方面的研究,有理论基础;
二是长期在田间地头做示范试验,有实践经验;
三是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培训过程安排大量的实验实习,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围绕作物的生长将有关知识系统化,将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
五、我们建立了水肥一体化的演示和实操基地。
六、我们开发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技服务工具使得农技服务人员更容易和农户接触和沟通,快速获取基本信息和数据。
社会服务本就是高校老师应该做的事。我也从农技服务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快乐。
【人物简介】
张承林,博士、教授。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营养系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198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8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获果树生理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园艺系做访问学者。
一、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设施灌溉与施肥》、《作物施肥与肥料试验》、《节水农业技术》等。
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料(以液体肥料为主)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广东省果树节水节肥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南方主要旱地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已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并申报成果。
公布专利20项,授权专利16项,主持省部级及横向课题33项,出版专著4部,科普画册6本, 发表论文50多篇。
原文来源 | 农资与市场
原标题|张承林教授:责任与义务担当,在农技服务中体会自我价值与快乐
人物简介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