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手机版 购物车(0) 您好,欢迎来到月财生态网!
月财产品直达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新闻 国际前沿 农业补贴 技术研究 名人访谈 创业故事 有机百科 商业机会 专家互动 综合商情 企业动态 有机文库

温铁军: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恰逢其时

  2022-08-23 阅读:561

编者注

本文摘自《有机慢生活》杂志·2020年第12期23-26页,为温铁军老师在有机30年大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稿。


中国的有机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经30年(截止2019年)。有机运动随着国家强调生态文明作为一个伟大战略,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把乡村振兴作为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基础,又强调了农业要朝向绿色生产方式来发展,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绿色生产方式。


国家也开始推动化肥农药的减量,要求农业尽可能地使用有机肥。改造的过程现已蔚然成风,我们现在开有机大会适逢其时。在国家推出重大转型的同时,践行着我们为贯彻重大转型而做出的努力。以下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农业的改变是怎么来的?有机农业30年的坚持,不容易


01农业过量化学化,如何形成?


20世纪80年代,当我们开始提出要做有机农业时,大家对有机农业的认识很薄弱。国家补贴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补贴农民使用化肥。那个年代,农业化学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机农业的从业者们所做出的努力,是可贵的,但又很弱小。


另一面来看,正是因为当时化肥、农药等化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在国家鼓励之中,就说明那时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传统为主,原来的传统方式就是有机生产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事情都是多面的,既要看到当年开始推进有机农业的力量不足,又要看到当时大多数农业还没有转向化学农业。也就是说,在20世纪80年代,总趋势或者说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维持了原来传统的有机种植的方式。


什么时候发生重大改变的?是九十年代以后。这30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那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农业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首先,应该了解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1994年前后,有一个叫莱斯特•布朗的美国人,在他写的一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叫“谁来养活中国”?在座有点岁数的人,都还记得他当年提出这个观点时,我国当时正处在加快纳入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


(补充):


      莱斯特•布朗,著名世界级学者,曾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现任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其自1984年创刊并发行至今的《世界现状》年度报告,则被誉为全球环保运动的《圣经》。莱斯特•布朗编写或参与编写了50本著作,是当今世界出版物发行最广泛的作者之一,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早期作品包括《人类、土地与粮食》、《没有国界的世界》以及《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等。其1995年出版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使其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引发了中国国内巨大的争议。2001年,他的另一本书《生态经济》,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正因为如此,布朗的报告和他本人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布朗登上了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主办的“科学发展观世界环境名人报告会”的讲坛,标志着中国官方最终对布朗的认可。2005年3月,中国科学院聘用这位“总给中国挑刺”的美国学者为名誉教授。


按照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粮食增产的持续时间越长,出现拐点的几率就越大。但是,在经历了多年连续增产之后,中国粮食发展始终高位运行、后劲十足。回顾世界粮食发展的历史,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中,只有美国在1975年至1979年、印度在1966年至1970年实现过五连增。而中国在2004年至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的奇迹,此后连续稳定在1.2万亿斤的高位上。

想要加快农业的市场化,当然就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就要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果品等等,或是挖鱼塘养水产等等,才能提高农业的所谓产出价值量。也就是要让农民在农业上增收。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个说法,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另外一方面,我们又要调整农业结构,粮食产量会减少。那么,确实,谁来养活中国呢?

当然,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加快进程,大量征用土地、工业化、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土地产出率比较高的好地被占用,影响了农业产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弥补农业产出下降呢?


20世纪90年代,我在农业部工作,大概在三五年的时间里,人们发现土地的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等,都显著增加。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成本上升。于是,要求给农业增加补贴等等这些办法,也就应运而生。


因此,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五六年左右的时间,农业变得不再是简单的农业问题,它开始牵扯到工商业部门、外贸部门,乃至税收、财政、流通、金融等等越来越多的部门,变成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利益结构。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形势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力量下乡,占有农业资源,尤其是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占有到一定量时,一方面要使用机械,另一方面也就不太可能施用有机肥,因为施用有机肥比使用化肥的用工量要大得多。于是,出现资本深化的农业开始排斥劳动,也就是农业开始化学化。

  

      然而农业化学化危害显而易见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五大化学杀手,通过在污染的土壤、牧场、草原、养殖场、水源等产地环境下,依赖投入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化学农业的生产方式,潜伏到人类食物链中。生物杀手,通过依赖投入含残毒饲料(具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饲料。)、化学饲料添加剂、化学兽药、抗生素、激素等化学品的禽畜养殖和水产品养殖方式,导致禽畜动物和水生动物体内产生多种抗药性蛋白(坚持抗性蛋白)潜伏到肉、蛋、奶、鱼、虾、蟹等食物链条中。现代养殖方式会导致肉、蛋、奶中潜伏抗性蛋白,是因为在养殖禽畜动物时长期使用残毒饲料、化学饲料添加剂、化学兽药、抗生素、激素等化学品,必然引起禽畜动物体内的免疫突变,产生抗药性蛋白。


      目前,这些抗药性蛋白并没被人类所重视,但它们却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有力杀手。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农业产业化到现在为止,已推进20多年。这20多年,同时也是一个加大资本深化、加大农业化学化的过程。所以,这第一个变化,其实不是简单地“就农业谈农业”所能说清楚的。


1995年,我写过一个内部政策建议,提出农业不是农业问题,不要简单地就农业谈农业,因为农业现在已经涉及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部门。这个结论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得出的。当时,我们的团队继承了80年代调查研究的传统,90年代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当我们在农业各省做调查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后来,之所以把它强调为“三农问题”,很大程度是当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农业的问题,这不是简单地就农业谈农业所能解决的。

简单归纳下,资本化、产业化这样的农业转变生产方式,朝着体现农业的现代性的政策导向带动的一系列变化,派生出今天大家都很关注的“农业化学化程度太高”的问题,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过量的化学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演变过程,不要简单地说这是哪一个部分造成的,或哪一个部门造成的。要看到它和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国内的产业政策、调整等都有相关性。


02推进有机农业,适逢其时


第二个观点: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有机农业,要把有机农业的发展放在国家重大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来看,把它当成国家推进生态文明战略转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先,大家应该看到,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无论是总书记还是总理,都已经明确批评了以往的农业发展方式。最直接的批评,就是总书记讲的,以往我们叫做粗放的数量型增长,今后要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李克强总理也批评说,农业是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领域,这是消极的一面。


我们既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也要讲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除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改变成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乡村振兴时,特意提出乡村振兴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是大家平日里耳熟能详的话:抓好基层党建、要把“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乡村建设,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等等。


在过去,如果想在村里从事有机种植,如果周围的人不配合,人家都打农药,只有你从事有机种植,那别人地里虫子都跑到你这,把你地里的吃光,你是一点儿办法没有。


现在,要求整个山水田林湖草综合系统开发,就必须全面的进入绿色生产方式,那整体环境就会发生重大的生态化转变。以此来看,森林草原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部门,都应该配合为山水田林湖草综合系统开发而努力服务。


所以,我们有机人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大家今天把有机产业和重大的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看,意味着我们今天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更大的支持。这个支持需要多部门配合。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宏观战略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历史机遇期。这才是中国有机30年大会上,大家应该看到的最大积极面。

过去,我们大家聚在一起都有很多抱怨,同时也有很多困难我们克服不了。现在大环境改善了,如果真的有不配合的,一定是背后有某种利益在作祟,他一定是代表了某个利益集团。


一旦发现不配合的,我们都不用调查,直接向上级的纪律检查部门举报。中央对任何举报,包括匿名举报都是认真查处的。对于不配合的部门和官员,因为你政治上没有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内容,没有按照中央的战略转变去执行应该执行的政策,那你就是有政治问题的,没有坚持乡村振兴的正确政治方向。



总之,通过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带动社会,不要以为这仅仅只是思想认识的提高,有机农业本来就是教育,本来就是文化,本来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打赏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月财生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