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手机版 购物车(0) 您好,欢迎来到月财生态网!
月财产品直达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新闻 国际前沿 农业补贴 技术研究 名人访谈 创业故事 有机百科 商业机会 专家互动 综合商情 企业动态 有机文库

农资界“黄埔军校”校长~张宏

  2022-05-13 阅读:157

【前言】

有一家大学校办企业,凭1989年获得的产品发明专利产品,在1992年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成立全国应用推广协作网进行推广。


1998年,凭借一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该企业登陆上海证劵交易所,成为国内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农化企业之一。


1999年,首创“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营销理念,开展地推,首创“农资推广七十二式”,首创召开现场观摩会和村级农民夜会模式,农技简讯每月编印派发全国各村镇农户。


2000年,该企业在全国设立15家分公司,销售推广人员达9000多人。在重点县设立县级市场部,重点乡镇设立工作站,每个市场部少则十来人,多则二三十人,实行集中住宿、集中军训学习,全员配备摩托车和宣传车,进村下地,早出晚归;


2000年,单一调节剂产品销量突破1亿元,并成为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美国固信(后并入杜邦)、美国陶氏益农等外企部分产品的全国总代理,创造除尽亿元单品,安克、可杀得等五千万大品,以及好力克、艾美乐、高效盖草能等千万大品的辉煌战绩。


同年启动“千县万点”工程,在全国一千个县一万个乡镇,为经销商配备电脑终端,建立全国农业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农资、远程病虫害诊断,并计划涉足农业金融、农村保险、农业科技书籍销售,是全国第一家创办农资电商的企业。

……


这家企业名为云大科技,该产品叫“云大120”,而率领9000多人推广团队的操盘手正是本文主人公~张宏。


【大学老师】

张宏口才很好,这是接触过他的人公认的。


他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教的专业恰是历史。


云大科技股份公司是校办企业,云南大学是第一大股东,董事长是原大学团委书记,公司中高层有一大帮人是从云南大学抽调来的,公司上市后,农化板块的几个分公司总经理也是从云南大学出来的。


张宏在云南大学教了几年书,从贵州穷乡僻壤出来的孩子,能考上本科,毕业后还能站在大学讲台上教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让家里的父老乡亲很有面子的事情,没成想,安稳日子没过多久,鬼使神差的,张宏就被调到上市公司去任职了。


张宏在云大科技的第一任职务,是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从此,一脚踏上农化行业,张宏从教书匠逐步蜕变成企业家。


【操盘手】

云大科技(证券代码600181)上市后,营销总部设在广州。


上市后,经过首募和配股,云大科技手持现金充裕,开始实施全国战略,在全国设立15家分公司,并将原药销售拓展到海外,在美、澳设立研发机构。


2000年,云大科技在全国刮起云大旋风,开启疯狂的高速发展模式。


团队方面:招募9000人的销售推广团队,在全国1000多个重点县设立市场部,在重点镇设立工作站,驻人派车,开展基层推广工作。每个县级市场部人员集中住宿、集中军训、集中学习、团队运作,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开展基层推广工作。


宣传方面:从央视到县级电视台,从【农民日报】到地方报纸,各级电视广告、纸媒高频“轰炸”。其它例如:京广铁路2000多公里沿线刷满云大墙标,海南一个月刷了3000多条5米长墙标,广州分公司农技简讯一期就印有160万份派送到农户手中;每位推广员配备摩托车,配备横幅、海报单页,摩托车插满彩旗,配上高音喇叭和广告VCD,随时随地宣传;


推广方面:全国聘有数百位土专家讲课,高州市场部一个月召开150多场村级农民夜会;产品试验对照,现场观摩会不断;集市促销、店面促销不间断进行;


销售方面:选择志同道合的代理商,无论大小,一旦合作,即全面导入先进推广模式,派人派车配合其推广;当年全国有上千家代理商合作,许多代理商因为与云大合作,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云大员工很敬业,像打了鸡血似的,凌晨四点起床去集市促销,半夜还在路边贴海报;多年后,有员工回忆,曾有几位员工半夜贴海报,被狗追着跑;早上起来,镇上满大街是红彤彤的海报,一路上的电线杆全贴满了,连墓碑上都贴有……



当年,云大科技年投入宣传推广费用达上亿元,而当时广州市中心楼价每平才四千多元,不及现今价格的十分之一。


看到如此强大的推广团队和推广能力,几大外企争相与云大合作。


彼时,深圳诺普信公司董事长卢柏强先生(当时是深圳市农科院果树所所长)带领他的管理团队到广州,向张总取经;德国巴斯夫公司总部专程派员来中国调研云大现象……


2000年,农资界冒出了公认的“四小龙”:云大科技、深圳瑞德丰、南京红太阳、武汉科诺。


2000年,云大科技创造2个亿元单品,2个五千万单品,数个千万大品…


当时正是农化行业脱离计划经济,走上市场经济之路,行业处于转型期,云大科技强大的市场营销行动,其影响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一时无两!


而这一切奇迹的创造,云大科技农化产业营销体系操盘手,正是张宏!


也就在这一年,张宏有了个外号 ~ 农资界“黄埔军校”校长!



【创业者】


在云大科技将中国农化行业搅得天翻地覆时,张宏下台了。


没有先兆,也许是派系斗争,也许是其它原因,张宏离开了营销战线,回到云南大学。


在赋闲两年后,张宏决定干点什么事,经过一番思虑,他觉得还是搞回农业,从事拿手的农资营销。


与许多创业者一样,张宏的创业颇多艰辛。


2003年,张宏拿下农资批发牌照,招了几个人开始小打小闹,做点小批发,到2006年时,年销售额才400多万。当年年底,合作的一家企业忽然调整渠道,将原由张宏做省总代的产品全部抽走,这一抽就抽走了300多万销售额,这一釜底抽薪的做法简直是要命啊,公司销售额突然少了90%,直接导致天穗几乎无法运营下去。


当时,散伙饭都吃了,张宏跟他的几个团队人员说,公司至此,也不知道能否活下去,愿意跟着往下做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的也无钱可发,就各奔东西吧…散伙饭后,几位员工都愿意留下来继续打拼。


2007年,不服输的张宏决定重整旗鼓,他跑了许多企业找产品代理,想直接找老板谈,但许多企业老板正眼也不瞧这个小批,好在云大科技在行业的众多弟兄们的帮助,以及行业朋友们的支持,张宏拿到美国陶氏益农、德国巴斯夫、日本石原等外企产品的代理权。


从此,天穗开启了新的征途!


【天穗模式】


短渠道


作为总部设在省会城市昆明的私营农资批发企业,一开始,也走分级代理的老路,在全省各地设二级批发商,但经过短期运营后,渠道长、渠道利润被摊薄、二批要价高、赊销等弊端显现,张宏敏锐发现此问题,立即调整策略,缩短渠道,砍掉二批,直接做到零售店,甚至部分市场直接做基地大户,这样,缩短了渠道,加强了与终端及用户的接触,能及时了解终端需求,掌握一手信息,最高峰时,天穗与三千多家零售店有合作。


与此同时,由于做得深做得细,需要大量业务代表拓展、维护终端,天穗团队人员急剧增加。


名品名店


“名品名店”是张宏想出来的名字,是天穗连锁店的品牌。


张宏走加盟连锁店的思路来自田田圈,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在行业整合发展中,连锁是农资营销的终极模式。


张宏把名品名店的开设数量设置在500家。



会员制是名品名店一大特色。


每一个店都有天穗员工协助宣传、维护、推广。


有些店是天穗员工开的,张总提供给他们创业的空间,给予大力支持,也让天穗的火种撒遍彩云之南。


团队培育


天穗人多,是云南农资批发行业最多员工的企业。


抓好员工的培养,是天穗成立伊始即定下的方向。


天穗的企业文化是“用心、用力、用情”,强调团队精神。


天穗员工多为20多岁的年轻员工,有冲劲,公司着重加强营销技能、作物栽培、农资产品知识等方面培训,搭建员工成长路径,为员工打拼事业提供平台。


天穗的几位总监都是张总亲自带出来的。


企校结合


天穗与云南农大、云南农职院等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开展长期合作。


每年从学校招聘一批学生到公司实习,公司骨干大部分是之前的实习生,经过短短一两年锻炼,即走上独立工作岗位,有些甚至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带领团队打天下。


老板讲课


张宏是老师,老师特别善于讲课,通过讲课,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脑袋中。


每年开春,天穗都会巡回在全省各地召开启动会,召集各县零售店集中起来开一两天会,这种会全省开下来,要开一两个月。头两年,每一个县的会议都是张宏讲,讲完一场立马赶到下一个县讲,几十场下来,嗓子会哑,身心俱疲,但张宏一定要亲力亲为,他觉得自己讲才能讲出想讲的话,亲自讲才是对客户最大的尊重……


天穗曾在省城昆明举办全省零售商“千人大会”,轰动一时。


企业老板与行业楷模


天穗做起来后,张宏手下有200多人的团队,大部分是农学院校毕业的学生,穷苦人家的孩子多,少数民族多;张宏对手下很关心,除了在培养上不遗余力外,在事业的发展上给予大力支持。


有些员工有创业激情,在公司工作若干年后,想独立出来开店,张总也是予以大力支持,在产品、政策、推广上全力以赴配合,让每位员工开的店都能挣到钱,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行业操守方面,天穗一直遵守本心,代理经销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用名品、用技术服务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张宏也经常受邀到各地讲课,传授经验,帮助其它企业成长。


辽宁燕邦、山东丁大帅也纷纷效仿天穗,在当地办起“名品名店”。


2010年后,得益于云南种植业的大发展,尤其香蕉、三七、大棚蔬菜的扩种,云南农资市场容量猛增(见菜头所撰之【中国农资的未来~西部大开发】文),顺着这股东风,天穗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已成为西南地区位居前列的知名企业。


未来,天穗依然本着一心为农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后记】


一直有人觉得奇怪,云大当年那么的风光,浪潮席卷全国,其推广模式之先进,影响面之广之大,引得全球农化巨头纷纷主动要求合作……为何后来没落了?


主要原因在于从2002年开始的控股股权争斗,几方角力,比之去年万科股权争斗更为复杂,内耗严重。此外,云大上市后多产业发展,房地产、医药疫苗、市政工程、咖啡种植、花卉拍卖所建设等,农化产业被边缘化而逐渐没落。


多年来,无数云大科技员工散落于农化行业,因而在农化行业有云大系一说,与后来的瑞诺系、青岛系、西安系并称农化行业“四大派系”。


云大科技当年三大口号 ——


全心全意为农民!(站在农户立场想问题,为农民服务)


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技术营销模式替代传统营销模式)


120,致富宝,收得多,卖价好!(用好产品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此外,如:试验示范对照,现场观摩会、农民培训会的召开,门店装饰,横幅海报单页宣传,扫村扫街活动,批零商订货会模式…即便过去了18年后,现今行业流行的技术营销及服务理念,以及许多推广措施,依然有云大科技当年影子;


云大科技能让世人记住的不多,但有两点是有延续影响的:


一,是农化行业营销理念及推广模式


二,是一位行业传奇人物 ~ 张宏


打赏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月财生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