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仍是国人第一大“威胁”,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据调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 亿。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天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热胀冷缩的道理大家都了解,因此天气冷的时候血压也容易升高。人体的血管也是一样,在寒冷的天气容易受到刺激、收缩,造成血液在血管内部产生的压力增大了。而且,当人体出汗少时,血管里的血液容量就会上升,也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寒冷的天气,很多生活习惯也会随之改变,比如说人们喜欢吃一些热乎的、高热量的东西,而且人们也会懒得运动,甚至在早晨连被窝都不想出。营养过剩、运动减少,血脂、血糖自然也会高起来了。
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人体会自动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来对抗严寒,但同时,这也会让心肌收缩力增强,以此来加强泵血功能,而对于心脏来说,却是一种负担。加之血压、血脂水平的升高,平时稳定的冠心病更容易发作,轻则出现心绞痛,严重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判断心血管是否健康
可以从8个方面来判断:(1)经常心慌、胸闷、休息后好转;(2)劳累或生气时心前区疼痛;(3)饱餐后出现胸闷、憋气;(4)走路跑偏、头晕、一过性晕厥;(5)睡觉时憋醒,坐起缓解;(6)走长路后下肢肌肉痛,休息后好转;(7)有一或四高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吸烟、肥胖、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吃够这 6 种食物的人
心血管健康又长寿
饮食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吃够 6 种健康食物(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和全脂乳制品),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延长寿命。
研究显示,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和饮水,这 6 种食物,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关键。根据食物摄入量,最健康的饮食包括:
水果和蔬菜:563 克/天
豆类:48 克/天
坚果:28 克/天
鱼类:26 克/天
饮水:1500-1700毫升/天
这 6 种食物,很多人没吃对!
1
水果:两餐之间吃
在两餐之间吃水果,以水果作为零食或上下午茶,是非常好的选择。有助于控制饥饿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但注意,有些水果不宜大量食用,比如荔枝、西瓜、柿子、山楂、香蕉、苹果。
2
蔬菜:要吃新鲜的
新鲜蔬菜里所含的营养素要比干菜、咸菜多,特别是维生素 C。一时吃不掉的蔬菜要妥善保管,切忌把菜浸在水里、让太阳晒或者放在吹风的地方。新鲜的青菜放在家里不吃,便会慢慢损失一些维生素。
另外,蔬菜切后立即下锅。蔬菜里的维生素多半不大稳定,如果切后迟迟不下锅,则蔬菜中的维生素便通过切口与空气接触,并被空气氧化而受到损失。
3
坚果:选择原味的
坚果作为零食食用时,尽量选择原味、少加工的坚果,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盐及其他调味料。坚果除了当零食以外,还可搭配谷物作为早餐,还可以作为烹饪的辅料,如西芹腰果、腰果虾仁等。
注意,变味(带哈喇味)、口味过重的坚果可损害健康,霉变、炒焦的坚果则含致癌物质,均应避免食用。
4
豆类:多种换着吃
豆类的蛋白质与肉类相似,相比肉类,豆类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调节血脂。不过,原豆中含有很多能抑制营养成分吸收的抗营养物质,推荐吃加工后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和豆芽等。
可以互换着吃,在量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大豆生重 25 克及以上,25 克大豆相当于 72 克北豆腐、140 克南豆腐、365 毫升豆浆、175 克内酯豆腐、55 克豆腐干、40 克豆腐丝。
5
鱼类:少吃这些鱼
不少人担心有些鱼会“重金属超标”“汞超标”。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 2022 年刊文表示,在淡水水产中,淡水鲈鱼、鳙鱼、鲟鱼、鲢鱼、武昌鱼、鳜鱼、长吻鮠等品种的汞含量较低,且 ω-3 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符合优先推荐的标准。
野生鱼类的汞含量大于养殖鱼类,不建议食用产地不明的野生鱼类。
海水鱼类可能会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备孕女性、孕妇和幼童应当避免进食体型较大或捕猎性鱼类,例如金枪鱼(特别是大目金枪鱼和蓝鳍金枪鱼)、金目鲷、鲨鱼、剑鱼、旗鱼、橘棘鲷和大王马鲛鱼等,因为这些鱼类的重金属甲基汞含量可能较其他鱼类更高。
在烹饪方式上,推荐清蒸、水煮和将鱼包裹起来烤制的烹饪方式,不建议油炸。
6
饮水:
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需要喝更多的水来弥补体温调节变化。
研究人员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喝水量在1.5~2升之间。
水专家赵飞虹表示,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饮水不足,血液黏稠度会升高,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建议“三高”患者多喝镁含量高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