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有机农业”这一概念诞生于工业革命以来,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一场反思运动。
然而“有机农业”所依据的很多哲学理论并非近代以来的全新事物,而是真正的“古董”。
如果你仔细阅读古代农业书籍,就会发现几千年前中国农民就已经将现代“有机农业”理念的精髓付诸实践。
是古人预言了未来,还是我们模仿了他们?
“有机农业” - 农业中国 - 顶层思考
现代有机农业遵循的总体思想是: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条件,顺应和利用生态循环,不对自然进行过多的干预。
早在2200多年前的中国先秦著作《吕氏春秋·申氏》中就有提到“农耕,人为之,地产之,天养之”。
中国农耕文化传承数千年的思想体系,在强调适应自然、不改造自然方面,与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有机农业哲学理论不谋而合。
“有机农业” - 中国农业 - 堆肥
现代有机农业强调使用天然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持自然循环,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农民是这一思想的先驱,商代开始用人粪尿作肥料,西周时在田里添加杂草,汉代则添加蚕粪、羊粪、麋粪、豆荚、兽骨汁、蛹汁等。
到了北魏,《齐民要术》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利用“踏粪法”积肥的经验:用牛粪、尿液和稻草经牛踩踏后制成堆肥,对土壤改良有很好的效果。这一做法一直流传到后世;用旧墙土或木灰制成堆肥,可以固氮。
后来的农书记载了许多新的肥料来源,如人工栽培的绿肥、硫磺、石膏等,到宋元时期,记载的有机肥料种类已达60余种。
“有机农业”-农耕中国·施肥
现代有机农业施肥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就是针对不同的作物和土壤,使用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肥料,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这一理论在中国古代农书上也有所体现。
南宋时期的《陈府农书》中就有“药肥”的概念,认为施肥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性,施用适宜的肥料有机农业商业,就像病人生病要对症下药一样。
“有机农业”-农业中国:病虫害防治
现代有机农业消灭害虫、控制疾病的创新方法有很多,如天敌防治、喷洒天然植物制剂、人工防治等。
中国古代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提出用深耕的方法消灭蛀干害虫,西汉末年的《反省之书》中提到了收获后晒种子的方法,唐代和南北朝的书籍中也有用药物、盐类治疗害虫的方法的记载。
战国时期,古人已懂得用莽草、嘉草、牡丹等熏蒸、喷药防治害虫,《齐民要术》中便有提到艾草、苦艾。
至清代,出现了石灰水、烟水、柏汁、芥末粉等防治方法。
“有机农业”-农耕中国·生物防治
在生物防治方面,中国自晋代便首创利用黄猕猴蚁防治柑橘害虫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昆虫防治害虫的先例。
现代有机农业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预防为主。
中国古人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如清代《农桑经》中就提到“虫初出,形似蚕蚁,见之即杀,三日勤杀,则无所,莫以虫小而不顾”。
此外《农桑经》还提到,种植芥菜、大麻,可以驱除蟑螂等害虫。
“有机农业” - 农业中国
中国古代有机农业的实践中不仅体现出与现代有机农业相似的做法,还蕴含了许多值得现代有机农业深入研究的智慧。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包括:有机农业能耗低、资源循环利用、多样化经营、以种植业为主、重视植物蛋白的利用、土地利用与土地节约与土壤改良相结合以保持地力鲜活、集约化耕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些做法值得现代农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多样化的农耕技术和措施,对土壤修复、地力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齐民要术》对农耕方法及其功效有详尽论述,堪称经典。书中谈到深耕、浅耕、初耕、旋耕、纵耕、横耕、正耕、反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
作物锄地应采取多锄、深锄、早锄、小锄和逐步调整耕作深度的措施。
轮作、间作在防止土壤肥力下降、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害、防止作物生长不均匀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效果。
“有机农业” - 农业中国 - 以史为鉴
1980年,英国白馥兰女士访华时表示,与14世纪王振《农书》所描述的中国高产农业体系相比,中世纪欧洲的农业还处于原始状态。
她认为,中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农业特点时要谨慎,不恰当的技术引进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1979年,日本饭沼次郎教授访华时指出,东方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西方传统农业是单一作物的休耕农业,否认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将导致农业的衰落。
回顾历史,我们不仅汲取古人的智慧,更要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审视自己、审视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有机农业商业,从而不断修正探索的方向。
(完全的)
如果你在城市种植,找不到好的种植土,我推荐这款蚯蚓土,有需要又想小面积种植的朋友可以点击下单。
蚯蚓土
干净卫生、无异味、吸水性好、透气性强
5/10斤起19.9元
如果你喜欢小规模种植
就像老品种一样
喜欢老式食物的味道
喜欢自己种植食物的味道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我希望你的每一个“在看”
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
投稿電子郵件
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