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还有不少人崇拜以色列、荷兰等国家的农业,但学习的态度终归是好事。
毕竟,日本农业虽然有些“不正常”,但已经让世界震惊和惊叹了!中国的农业经营者们应该清醒一点了……
中国和日本农业差距50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日本的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城镇家庭,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与城市相差无几。而中国的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
“日本农民的收入太惊人了!”从日本杂志《日本收入》2013年公布的“日本各职业年平均收入”排名可以看出,日本农民的年平均收入高达756万日元(约合49万元人民币),甚至超过公务员等很多职业。
从收入来看,物质生活与城市居民不相上下,说日本农民是“住在农村的公民”也不为过。不过,这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
但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信息,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0元。
这个收入是日本农民49万元收入的80多倍,想想也真让人心痛。
另一个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如果土地不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的一些农民开始探索有机农业的运营模式,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各地的苹果生产逐渐进入有机生态农业时代,这也是尊重土地、尊重自然的一种写照。
日本果园土壤管理经历了传统农业、化学农业、有机生态农业三个阶段,自20世纪50、60年代起,日本一些农民开始探索有机农业的运作模式。
日本有机生态农业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一是追求超高品质、合理负荷、限制高产、减少土壤产量。其次是大力发展堆肥,开辟广泛的肥源。一些果农还发展畜牧业,保证果园有充足的有机肥。
但我国苹果园的土壤管理似乎正处于由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过渡期,很多果园一味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单一肥料,果园土壤变得很贫瘠,有机质含量不足1%,这样的果园无论管理得如何好,也不可能结出好果实。
因此有人说中国可能要花50年才能赶上日本。但愿如此!!!
中国农业分散,日本农业统一
中国90%以上的农业仍是小规模农业。
目前小规模兼业农户占大多数,2.6亿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近2.6亿户,约占农户总数的97%。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规模普遍仍然不大,小农户仍是主要群体。
中国小农户在经营方式、规模等方面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
中国小农户的状况直接导致两个结果:1)土地无法集中;2)竞争力难以发挥。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扶持小农户的政策,但道路仍然漫长。
但日本不同。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大,一般一个农户家庭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有的甚至超过200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
特别是日本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日本农业之所以能迅速发展,离不开农协的周到服务,日本农协也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经济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非政府组织,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采购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还负责向农民或有关团体发放政府的各种补贴,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
经营思路:品质化、产业化
中国农业经营者在产品商品化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很多盲区,或许是停留在“等待、依赖”的惯性思维中,缺乏主动性和突破性。
日本农户的农业经营思维有三个方面:1)产品品质;2)生态闭环;3)行业溢价。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专注单一产品
日本农民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追求品质,以水稻为例,一般亩产只有300-400公斤,但产出的米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上看,都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农产品不仅畅销,而且价格也不错。
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产业特色,各个农民都有各自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总体框架。
日本的农民一般来说都是专业化农民,种草莓的种草莓,种西红柿的种西红柿,种花的种花。一般农民全年只生产1到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他们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是商品,农产品商品率极高。
坚持单一产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
日本人很会做生意,考虑事情也很周全,这可能是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农业问题上采取了“闭环”的发展模式。
任何商业模式或者服务,只要能够实现闭环发展,就能扩大利润空间。
形成农业特有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闭环产业链,增加利润,增强发展动力。
3)行业溢价
“第六产业”最早由日本学者奈良今村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当时日本面临农业后继无人、农村衰败的问题。
为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我们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例如马陆村,村长、农协主席带领村里的“伐木工”转型做“第六产业创业者”,种植有机柚子,并组织村民把柚子加工成柚子酱、柚子饮料、柚子汤等。
同时日本有机农业,还建设温泉民宿、农林产品直销点,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到马陆村消费。截至2016年底,已有1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为马陆村特有居民,一年来体验学习的团体达300余组,销售商品1000多万件,年销售额达2亿元。
04 异常的日本农业成为世界学习的典范
一直有人说日本很变态,除了文化之外,日本的农业创意也很变态,不过日本的变态农业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学习。
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田荒废、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将农业生产与艺术加工融为一体,利用田园风光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作为产业升级、增值、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其实日本农业有两大特点:1)创意农业;2)农产品包装
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创意农业,稻田画是日本农业最核心的创意。
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麦田怪圈启发,为振兴当地经济、开发旅游资源,村民从1993年开始制作稻田画。每年的主题都不同,涵盖日本国内外的广泛题材,包括日本古代名将的威严身姿、蒙娜丽莎、拿破仑,甚至还有哆啦A梦等卡通人物。
这种稻田艺术,根据栽植方式不同,可以有两种观赏方式:一是从上往下观赏。游客们乘坐吊车或直升机观赏,但这种方式对于有恐高症的游客来说,有点尴尬;第二种方式叫“透视法”。所谓“透视法”,就是将稻田画由近及远栽植的方法,让游客从地面的观景台上,清晰地看到稻田里的巨大卷轴。
如今,每年到访田舍馆村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这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从农业发展起来的“旅游”,一些大公司甚至主动找上农民,希望用他们的稻田画来为自己做“广告”。
二是农产品包装。
日本农业之所以“举世闻名”,除了品质,包装也是一大看点,日本农产品的包装可谓是令人惊艳。
日本农副产品质量优良,无论是普通商品,还是新优品种,都色泽鲜艳,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均经过精心分类、包装,不散装出售,不带泥土、不带枯叶出售,农产品包装箱上均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名称等。
与此同时,卷心菜是成箱出售,单颗出售,或者切成两半或四分之一,全部用保鲜膜密封。如果切好的卷心菜当天没有卖掉,晚上就会被扔掉。辣椒是成箱出售的,一箱10个或5个,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萝卜、甜瓜、草莓、樱桃和西红柿的漂亮外观和美味口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内部包装的安排,外在的包装设计也达到了令人惊艳的程度。
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注重包装的国家之一,他们从日本文化中提炼出禅的精髓,再融入一些自然、朴素、可爱的元素来传达,最终的设计简约而独特,展现出极致的深邃品味。
日本的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包装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学习的样板或案例。面对此,我们也需要思考三点:
1)中国农业的创新点在哪里?2)中国农业需要什么样的动力?3)农产品包装如何创新?
最后,日本农业值得我们学习什么?对农业的态度日本有机农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自我的追求。当然还有制度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