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手机版 购物车(0) 您好,欢迎来到月财生态网!
月财产品直达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新闻 国际前沿 农业补贴 技术研究 名人访谈 创业故事 有机百科 商业机会 专家互动 综合商情 企业动态 有机文库

京东农业发展模式演变:从卖产品到服务为主及技术驱动探索

来源:月财生态  作者:月财   2025-05-18 阅读:168

在农业领域,从2012开始,京东一直在探索和优化的模式。

变革!变革!这标志着京东在农业领域发展的坚定脚步,同时也映照出京东在坚持与抉择之间的激烈斗争。

历经六年的成长,京东已将经营重心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模式。

或许,这也是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最好的抉择与归属吧。

2018年,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信中阐述了他的愿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京东的目标是蜕变成为一家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全球性企业。

以此来看,技术服务、创新驱动是未来京东农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01 消失的卖农资模式

2014年标志着农资电商的起步之年。在这一年,诸如辉丰股份、金正大、云农场等农资电商平台相继崭露头角,同时,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巨头也纷纷涉足农资市场,寻求新的商机。

2015年8月,京东集团推出了“京东农资频道”,旨在为农资企业打造一个集品牌塑造、产品陈列、营销宣传以及与消费者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农资企业能够与经销商、代理商在线上建立供销联系。

自2015年年初起,国内众多知名的农业资材企业已与京东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并正式进驻京东的农资专区,其中不乏“农商一号”、中国种子集团、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以及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然而,京东涉足农资领域尚处起步阶段,农资电商领域却已沦为行业笑柄。亏损、质疑声不断,经销商生意被抢夺,服务质量问题频发,假货横行等问题在农资行业广泛存在。

业内专家认为,农资电商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京东农资在雄心中出发,却在无奈中叹息。

02 迷茫的农村电商

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使得农村电商领域再次成为京东、阿里、苏宁等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焦点。

2015年4月21日,京东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携CXO、副总裁等数十名高级管理人员,前往河北省的固安县对农村电商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固安县的野场村,他们还举办了一场现场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刘强东提出了京东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3F战略”。

其中,一个“F”代表的是“从农场到餐桌”的生鲜电商策略,京东计划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匹配,确保农产品能够从产地直接送达市民的餐桌上。

业内专家认为有机农业商业模式,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原因在于农民缺乏电商经营理念、农产品尚未实现标准化生产、大众对健康食品的认识不足,以及农产品对物流环节的高要求。

京东在农村市场的电商业务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尽管曾经有过跑步鸡的成功案例,然而在后续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却普遍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03 技术赋能!开启AI养猪

京东对于农业领域具有哪些独特的吸引力?它不仅提供了资金和流量,还有数据资源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此外,农业行业对于技术的需求同样迫切,特别是那些能够彻底改变农业面貌的创新技术。

2018年2月14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及CEO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提到,公司计划在未来增强对ABC技术领域的资金支持,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B代表大数据、C代表云计算。这些技术将成为京东对外合作的关键驱动力,助力公司在新一年的创新和国际化布局中取得稳固的发展。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方面。2018年,被视为人工智能踏入农业领域的起始之年,阿里巴巴公司宣布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农业行业。

在众多报道中可以看出,京东不仅在AI人才储备上有所动作,同时在资本运作层面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例如,去年其收购了科大智能,并进行了多项投资,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京东在AI领域的雄心壮志。刘强东曾明确表态:“我们要在AI应用上发力,力争五年内超越所有竞争对手。”

2018年11月21日,在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京东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公司正式踏入养猪行业。

京东与我国养殖业领域的顶尖研发机构强强联手,共同研发的人工智能养殖技术方案,其显著特点在于:依托神农大脑的智能操控,机器人得以取代人工进行饲养工作,全方位保障养猪业的安全。

在京东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设的“丰宁智能猪场示范点”中,饲养机器人全天候不间断地巡视猪舍,并对猪舍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据悉,通过运用京东的人工智能养殖技术,不仅可以使成本减少30%,饲料消耗降低8至10%,而且还能将出栏时间缩短5至8天。预计此举至少能减少500亿元的总成本。

这是京东从简单卖货走向服务农业的转折点。

04 觉醒!打造京东农场

众所周知有机农业商业模式,从事农业往往难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这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任的缺失;其次,标准的不足;再者,品牌的匮乏。

如果不逐个去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更是困难重重。

历经四年的稳步成长,京东集团旗下已涵盖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科技、京东金融以及京东线下超市等多个业务板块,在大数据、资本、物流、科技、电商及用户资源等方面,京东均展现出其显著的优势。

一切顺理成章。在农业行业,京东似乎已摸索出一条路径:从源头入手、整合服务资源、融合技术、营销和金融手段,助力农业实现增值。

2018年4月9日,京东公司正式对外公布,计划依托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应用,融合自身在物流、金融、生鲜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共同构建一个智能农业体系。在此过程中,京东还将推出集团旗下的首个农业品牌——“京东农场”。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X事业部总裁肖军指出,京东成立智慧农业联盟,旨在将公司拥有的技术、供应链、数据、营销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能力,向外界进行输出与赋能。

继阿里推出“未来农场”之后,京东也发力互联网农场的打造。

我们注意到,京东农场将对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流程进行严格监管和数据分析,旨在保障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全程透明。对于优质农产品,京东将借助其物流和冷链仓储系统,有效减少流通环节,从而实现从田间直达餐桌的“京造”直供模式。

2019年1月19日,京东与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将京东农场杂粮项目设立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同时,京东首次对外公开了其农场的全面业务流程,并正式确立了包括信任构建、标准制定、技术支持、品牌支持和销售推动在内的“五位一体”运营策略。此外,项目将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出一个杂粮种植基地。

为了助力京东农场合作的农产品在网络上实现更佳的销售,京东计划打造一个专门的线上销售平台——“京品源京东自营旗舰店”。这一举措将直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双方共同种植的2000亩杂粮也将借助该旗舰店进行销售。

对此,我们也梳理下,京东农场的运营模式如下:

京东农场依托于一套深入至农业生产、种植、加工以及仓储等环节的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向消费者全面展示了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

通过确立农场生产及管理规范,对农场生态环境、种子培育、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产品的加工、储存和包装等整个生产环节实施细致的规范与标准化措施,旨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我们可以精确地进行施肥和施药操作,同时实施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农场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显著提高农场的工作效率。

利用京东在市场营销、金融服务、大数据分析以及京东农场自身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我们致力于帮助农场实现品牌形象塑造、推广活动的开展以及营销能力的增强。

5)销售渠道:京东商城、京东线下超市。

品牌若欲实现规模化发展,往往采取模仿的策略。以丁磊的未央猪场、京东农场为例,它们通过构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进而复制该运营模式,助力我国农产品基地及品牌获得提升。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05 未来逻辑

观察京东、阿里、苏宁等互联网巨头在农业领域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发现,提供农业服务已成为他们战略布局中的核心要素。

其中,有3个逻辑,值得思考:

逻辑一、跳出卖的思维

尽管当前“销售农产品”成为至关重要的焦点,然而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渴望“更优质的产品”,而农民则迫切需要“更低的成本”。

农村拥抱互联网,农民需借助网络实现从“卖得好”到“种得好”的转变。若不然,一旦互联网热潮消退,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仍旧悬而未决。

逻辑二、帮助农产品建立溢价

我国农产品难以实现高价销售,这不仅仅是因为品质问题,还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自互联网巨头涉足农业领域,凭借品牌效应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正因为如此,丁磊饲养的猪竟能以高达十万元的价格出售。生产技术的革新,对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逻辑三、用心、用资源全部投入

农业投资一定是个重投资,需要资金和资源的重磅投入。

目前,京东、阿里、苏宁在农业领域的布局均涵盖了整个产业链,包括从生产环节到销售渠道,再到物流配送、技术支持、资金注入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如果,只是解决农业的一个点,几乎很难改变农业的现状。

最终,让我们来展望一番:依托于大数据、电商以及科技等领域的助力,我国农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跨界者能够获益,农民们也能实现增收。或许,这正是农业领域所形成的新生态体系。

打赏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月财生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