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手机版 购物车(0) 您好,欢迎来到月财生态网!
月财产品直达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新闻 国际前沿 农业补贴 技术研究 名人访谈 创业故事 有机百科 商业机会 专家互动 综合商情 企业动态 有机文库

中国农民胡代书:因神奇再生稻改写农业历史,开启传奇旅程

来源:月财生态  作者:月财   2025-05-22 阅读:150

胡代书,一位平凡的农民,他的名字因一株神奇的稻谷而载入农业史册。在80年代的重庆忠县山区,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株能够自然繁殖的野生稻,这一发现开启了他从债务缠身到被尊称为“第二袁隆平”的传奇生涯。这株具有再生能力的稻谷,如今已在南方广袤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成为了粮食增产的新希望。

胡代书的灵感源自于一个孩童的率真之言。那是在1982年的春天,他的12岁儿子在田间劳作时,不假思索地抱怨道:“每年都要插秧。”这句话意外地激发了胡代书的创新思维。于是,他开始寻求一种能够“一劳永逸”的稻种,最终在山坡上发现了一株野生的稻子。经过长达7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培育出了“89-1号越年再生糯稻”。到了1989年中国水稻专家一览表,这株再生稻首次破土而出,宣告了这一创新成果的诞生。这种稻谷的茎杆在收割完毕后,依旧能够长出新芽,从而实现“一季双收”的效果,其产量甚至可以超越常规的单季稻。

推广之路充满坎坷。胡代书携带着稻种四处奔波,却不断遭受质疑,甚至被家乡人当作“疯子”。他自费借款20万元,历经无数次的挫折,最终迎来了转机。2010年,再生稻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种,安徽霍邱县成为首个大规模种植的区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千亩增长至现在的80万亩,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稻种植基地。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设定了目标中国水稻专家一览表,计划在2030年前扩大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而南方地区众多适宜的土地正迎来一场绿色农业变革的浪潮。

再生稻的技术优势令人赞叹不已。其头季亩产可达600公斤,再生季还能额外收获200公斤,总体产量远超传统单季稻;蛋白质含量高达8.7%,米饭质地纯净透明;更重要的是,它免去了翻耕和插秧的繁重劳动,每亩每年还能减少碳排放40公斤,直接降低了250元的成本。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的当下,这种“省力稻”无疑为农民带来了福音。

从重庆忠县至安徽霍邱,从实验室延伸至广阔的良田,再生稻的兴起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创新往往在看似普通的角落诞生。胡代书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即便是最简单的愿望,只要持之以恒七年,便能孕育出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每当我们走进超市挑选大米,是否曾想过,这些闪亮的米粒背后,隐藏着一个农民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的梦?随着粮食安全变得愈发关键,或许正是那些深耕土地的科研工作者,正在为我们的饮食安全构筑一个更加稳固的未来。

打赏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月财生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