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本年度的首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对蔬菜、水果、畜禽以及水产品等四大类共计7526个样本进行了抽样检查,覆盖了102个品种和131项检测指标,最终合格率达到98.3%。
今年首次进行的常规检查涵盖了31个省份,对170个大中型城市的934个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进行了抽样,同时检查了469辆蔬菜和水果运输车辆,299个屠宰点,169个养殖场所,132辆水产品运输工具,353个临时养殖池,以及938个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检测数据显示,各类蔬菜、新鲜水果、家禽家畜制品以及水产品等的合格率依次是98.1%、97.5%、99.4%以及97.2%。
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持续增强,同时也揭示了绿色食品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具有的无限潜能。将绿色食品打造为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途径。
根据本次监测结果,各类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品等均展现出较高的合格率,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长期以来的严格监管和不断加大投入。在种植与养殖环节,广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范,显著降低了农药和兽药的使用频率,从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区域开始采纳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策略,运用害虫的天敌、性信息素等工具,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还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在畜禽养殖领域,通过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比和合理的养殖环境管理措施,有效减少了药物残留的风险,确保了畜禽产品的安全与健康。
绿色食品产业的繁荣,对乡村经济的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一旦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赢得好评,并建立起品牌影响力,其经济价值便会显著增长。以有机蔬菜为例,相较于普通蔬菜,有机蔬菜不仅售价更高,而且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环节,进而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从种植养殖环节到加工包装阶段,再到物流与销售过程,绿色食品产业链的拓展将为社会带来众多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劳动力在本地或周边地区实现就业,有效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使农民能够在自家门口实现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
绿色食品产业与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相互促进。绿色食品的生产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料以及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提升农村的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某些区域采纳了“猪—沼—果”及“鱼—菜共生”等生态循环方式,成功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这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为农作物提供了上乘的肥料,进而构建了一个生态上的良性循环。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培育,而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促进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的繁荣,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使乡村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理想居住地。
然而,绿色食品若要真正融入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仍需克服众多困难。首先,不少农民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相关标准认识有限,其生产手段相对简陋,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其次,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尚待完善,认证费用较高,使得一些中小规模的生产者感到难以承受。除此之外,市场上绿色食品品种繁多有机食品行情资讯,其中掺杂着真假难辨的产品,伪劣商品频繁出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对正规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伤害。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增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注入的强度。需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及示范项目推广,提升农民在绿色食品生产方面的技术能力;简化绿色食品的认证手续,减少认证费用,以激励更多生产者投身于绿色食品的生产领域。此外,还需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惩处假冒伪劣产品,确保绿色食品市场的秩序井然。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亦应主动投身其中,充分利用各自所长,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品牌化的持续进步。
绿色食品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规监测取得了优异成效,这一成果为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我们要把握发展良机,努力战胜挑战有机食品行情资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打造出全面、高效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从而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兴旺,使乡村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带动下重焕生机与活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