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老人都向往美好美好的晚年生活,饮食起居小心翼翼,疲惫不堪。其实,过着坎坷的生活,更容易收获健康和幸福。《生命时报》诚邀专家为您服务
很多老年人都向往精致美好的晚年生活,饮食起居上的小心翼翼,让他们疲惫不堪。其实,过着“粗犷”的生活,更容易收获健康和幸福。《人生时报》邀请专家为你总结了一些“坎坷”生活的小窍门,让你安享晚年。
食疗:糙米杂粮防病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吃一碗白米饭消耗的碳水化合物比两罐含糖饮料还多。每天多吃一碗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而在白米中加20%糖的糙米可使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6%。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这项研究不是要一棒打死白米饭,而是提醒大家注意饮食粗细结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委会委员周春玲告诉记者,近年来,主食摄入量不断减少,而油脂摄入量不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偏低。这种饮食结构会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大肠癌等疾病的风险。疾病风险。因此,应在保证主食摄入量达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食物多样化。
以谷类为主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类和土豆250-400克,其中五谷杂粮50-150克,土豆50-100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副主任牛文义指出,健康饮食其实更“粗”,还包括在遵循饮食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重要的是要有健康意识,顺其自然。”
练习:确定你的目标并尽你所能
许多老年人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过于谨慎。他们觉得晨练的空气不好,又怕力量训练拉伤肌肉,以至于最终放弃了锻炼。其实,科学锻炼是一个概念。运动时,只要掌握科学的运动姿势,运动前热身,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保证运动损伤在身体可接受的范围内降到最低。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是要少爬山、少爬楼梯,以减少对膝盖的磨损。
牛文义认为,大家在设定运动目标的同时,不妨牢记运动口诀:运动时不要忘记写日记,随身携带计步器;
心理学:别当真
心思缜密的林黛玉确实可怜,只是她过于敏感,给她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很难感知生活的美好。结果,她被疾病所困扰,最终死于抑郁症。广东某心理研究所所长马建文告诉记者,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过于敏感,无法捕捉到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号,很容易误读他人的信息、表情和行为,而担心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各种精神压力来了。
所以,不妨让自己的心粗一些,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宽容一些,淡泊一些,对人随和,对事大度,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专注于解决问题。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一定要集中精力,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不要太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罪别人,给别人带来不快。
2.意识到自我反省。过于关注琐事,心事重重,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往往是内心敏感的表现。只有提醒自己去感知这些行为,才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3、长远的眼光会有所调整。心态“比较粗”的人,往往更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握事物,而不仅仅局限于当下。学会接受、面对、表达、处理、放下,面对现实,通过自我表达调整自己的心理,积极面对和应对,学会放下,才能不把事情当回事。
疾病:重防不忧
“越了解健康,越不快乐。”牛文义强调。重视疾病防控固然重要,但如果过于重视,造成心理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有的老人血压稍高就惊慌失措,多吃药就医,但血压却久久不降。其实,老年人的血压只要稳定在90~140毫米汞柱之间,不高于150毫米汞柱就属于正常。每天做一个记录。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偏高,首先要排除饮酒、睡眠不好等因素。经多次监测,仍偏高,再科学就医。
一些糖尿病患者避免所有含糖食物,导致低血糖。牛文义介绍,只要坚持吃动态平衡,糖尿病患者每天在零食中的糖分摄入量就不能超过30克。苹果1个、葡萄9个、草莓15个、芒果1个、小西红柿1碗的内容糖量约15克。
环境:干净休闲
美国哈佛大学超人类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办公桌凌乱的人比办公桌干净的人的创造力平均高出 50%。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类行为。干净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杂乱的环境也可能激发创造力。
在牛文义看来,在保证基本清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来布置环境,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刻意收拾周围的环境,营造一定的气氛,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事事都精致细致。老年人本身体力有限,就应该粗犷一些、随性一些,省心省力,生活才会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