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机农业虽然比大陆有机农业起步早约40年,但就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与大陆和台湾的有机农业相比,却落后了40多年。 今天,「优农优一」全球农业研究室将从台湾有机农业的认证体系,解开台湾有机农业为何发展起来的谜团。
(一)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资质审查
有机农产品验证机构若欲取得有机农产品验证资格,必须向台湾认证基金会提出申请,依国际标准建立品质体系,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及审核机制。 每个认证机构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审核员,并定期对审核员进行培训和职业道德评估,确保认证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认证机构对其认证的有机农产品负责。 有机农产品投放市场后发现不合格的,将对检验机构进行相应处罚。
在我国有机农业如何发展,有机农产品的质量与相关检验人员的奖惩不直接挂钩,这会造成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二)对申请有机种植的农户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申请有机种植时,验证机构首先会派员到农田检测土地上的土壤和肥料是否含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只有通过这个关口有机农业如何发展,农民才能继续进行有机种植。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检查员还会不定期到申请有机种植的农民或农民团体的农田进行检测。
同时,在产品上市前,验证机构除了检查相关流程和记录外,还会进行抽查。 只有在确认没有农药残留和化学成分后,相关农民或农民团体才能获准生产有机农产品。 . 有机生产获得批准后,必须有2至3年的过渡期。 农民只有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度过过渡期后才能使用该标签。
在我国,有机农产品的检验无法做到全程跟踪。 更有什者,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工作人员会在检查前告知生产基地人员,提前做好检查准备。
(三)定期对上市有机农产品进行抽查
检出不合格有机农产品,通知检定机构及生产者,不合格产品同时下架,具体回收情况书面报台湾“农食总局”下架后的形态。 其所属的认证机构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1年内有3次违规记录的,认证机构将受到处罚; 3年内再有不合格记录的,暂停受理新的申请。 限期改正的; 逾期无改善或者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报检资格。
我国对不合格有机农产品的处罚不够严厉,导致不少有机农产品不达标的生产者心存侥幸,企图“钻空子”。
台湾对有机农产品的严格监管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私自使用化学合成产品以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也有助于保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增加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度,保证有机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